邱坤良專欄:「讚」嘆六聲─劇場的本質與科技化

2022-01-14 05:50

? 人氣

今日的劇場如去脈絡化,而以演出實務作為主要思考,講求劇場當下的呈現結果,可以理解,但若涉及相關的歷史研究或評論,也忽略戲劇/劇場變遷中的問題所在,就會讓劇場正義出現盲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光劇團以 「IP 內容實驗室」技術,展現《狐仙》劇中東方鬼魅精怪的奇幻世界。(網路照片)
國光劇團以 「IP 內容實驗室」技術,展現《狐仙》劇中東方鬼魅精怪的奇幻世界。(網路照片)

三、劇場不應只是「成功者」的樂園

戲劇及其他表演藝術本來就極重結果論,具體的核心價值仍在劇場上的藝術呈現,至於表演藝術團體是否立足於公平的起跑點?藝術家是否出身寒微或含金湯匙出生?劇團是憑一己之力,甚至舉債度日?或有公家重金支持?這些都不是作為評斷的要點,至多只是提供研究者或評論人書寫的背景資料和人物花絮。劇場的現實反映社會追逐的當下價值——「成功」,各行各業的「成功」者備受推崇,以「成功」為名的人名、街道、商號、學校不可勝數,即便是介紹白手起家、克服逆境的勇者事跡,也是看上他最終的「成功」。

現在的觀眾看到國家級劇團和另一個同性質的民間劇團演出,大多單純以舞臺呈現的成績做為較量的依據。很少人會去思索其間有公營與民營的問題。社會從結果論講求「成功」,以及「成功」應該具備的條件與規範,新秀不易出頭;因為表演藝術或戲劇需要一群人的結合才能完成,不像講求個人創作的作家可寒窗十年般隱藏自己,在適當時機以作品一鳴驚人,表演藝術不可能默默匍匐前進,必須不斷接受舞臺檢驗,這也意味著重劇場結果論的現實主義,跳過不同劇種、劇團基本體質及其活動史,以現實成果作為檢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並依此給予掌聲與鼓勵,對於處於弱勢、還在奮進中的藝術家或藝術團體就極不公平。

戲曲演員開打中瞬間所做的集體亮相,舞台構圖美觀,這種畫面是不易透過其他媒介表現的。(網路照片)
戲曲演員開打中瞬間所做的集體亮相,舞台構圖美觀,這種畫面是不易透過其他媒介表現的。(網路照片)

四、以人為中心的傳統舞台

戲劇完全是「人」表演的藝術,只要有人,有空間就可以表演,任何地方都是舞臺。傳統的舞臺可以是單一建築,也可以是臨時搭建的草臺,甚至畫地作場;現代表演藝術除了少部分停留在廟會外臺戲傳統,大部分都已劇場化——觀眾席、表演區與後臺明顯區隔,並有各種科技化的舞臺裝備,影像、視覺藝術在劇場的影響也方興未艾。原來作為戲劇表演核心的劇本、演員、導演,在與新影像藝術或電子媒體結合形成的電影、電視劇,部分創作元素與表演手法與舞臺演出相同,但製作方式、表演(映)演型態殊異,論影視的傳播力與機動性,傳統的舞臺表演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從「人」的角度觀看,包括戲劇在的表演藝術是一個全面性審視、觀賞的現場活動,不僅早前的表演藝術無法透過文字、影像與繪畫重現,即使當代的表演藝術,脫離劇場或表演空間,任何藝術或技術都難以完整複製。舞台表演具有影視或其他媒介難以取代的藝術本質,不僅觀眾在劇場空間與表演者若即若離的觀賞情境,即使是同一齣戲,每一場演出對表演者、觀眾都是重新開始,同一個劇本,不同劇團有不同的詮釋,為觀眾保持恆溫、恆久的「劇場」鮮度。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