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常山觀點:以當代民主尺度辯證228─他們的政治認同因此而傾斜

2022-01-18 05:50

? 人氣

如果從當代民主的形成與鞏固的角度來看,就會豁然開朗,原來形成民主制度需要「制衡」(check and balance),除了老的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加上媒體第四權,缺一不可,而國民黨輸給中國共產黨敗退之際,再退一步伐即無死所,必須徹底掌權,剷除異己,才能在福爾摩沙定下來不再逃亡,於是要能夠徹底除滅彼時台灣人已經冒出來的民主根苗,唯有下辣手完全殲滅核心的組黨菁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成立

從解嚴前後的1980年代台灣就有眾多二二八研究者,黃惠君本書聚焦的「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不是沒有被深入考掘過,但是因為核心人物蔣渭川在二二八的追殺潮中被迫交出的一篇自白書(不是出於真心,而是為了保命),而將整個研究界誤導,特別是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在《重建二二八》一書第188頁所紀錄:「是國民黨台灣省黨部積極扶植的」,讓人誤以為「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不重要。

事實上,1946年起,「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以爭取普選為目標,各地分會此起彼落,是戰後第一波以組織化力量,推動縣市長普選的開端,其凝聚人民的強度勢如破竹,從1946年9月20日到9月30日,一天一個分會成立,總共成立11個分會。民主的浪潮沛然莫之能禦。

然而隔年全台灣島爆發228大屠殺。黃惠君說,228事件發生在憲法通過後的2個月,是專制統治者仍然不願意還政於民所展開的血腥屠殺。

4分之3世紀後還原歷史,黃惠君發現:爭取戰後台灣獨立民主的,有一個容納4個抗日團體合組的「台灣民眾聯盟」:台灣民眾黨(已故的蔣渭水醫師等人領導創立)、文化協會(日治時期最轟轟烈烈對抗殖民總督府的市民社會組織)、農民組合(左派青年簡吉等人的革命組織),及第4個台灣革命黨。這4個團體當時對國民黨有大用處,因為台灣經過日治51年的歷史,國情已然全部日本化,國民黨台灣省黨部的人員來接收台灣,自然希望透過這4個團體來作為安全的溝通橋樑。

20211111-台灣民眾黨第一次黨務磋商會紀念(取自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網站)
台灣民眾黨第一次黨務磋商會紀念。(取自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網站)

競選期間的候選人的傳記,近年來似乎冷了不少(因為閱讀行為集體轉向網路與手機短訊與電子書的閱讀),但是回顧大歷史(從政治角度)的書籍倒是開出一條新路,就有黃惠君新著《228消失的政黨: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這本深具史筆批判功能、能讓歷史的幽魂迴轉、彰顯轉型正義的著作。

過去,台灣一黨專政的獨裁時代,所有的在野黨被冠上黨外,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弔詭的名詞。

黨外?所以是喪失資格參與公平的民主選舉了。不屬於政黨,當然就沒有憲法賦予政黨的各種參政權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