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起,台大有多名學生、教授自殺,近期師大也有學生跳樓身亡,自殺議題引起各界關注。根據衛福部的相關統計,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在10年內增加3倍,每100名死亡的青少年,約有5分之1是自殺死亡。曾任大學教授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學生心理發生問題是正常疾病,不要壓抑自己、自己承擔,如同身體上的病也是,心理上也是如此,應該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輔導老師說明,會就學生的相關方式做評估。醫師受訪時指出,自殺防治是守門人的概念,「一問二應三轉介」是重要原則。
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統計,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2019年有257位輕生,15至24歲自殺通報逐年增加,2020年該人口群通報人次占所有通報人口群的26.4%,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呈現倍數增加,2016年至2020年分別為1029、1519、2765、4475、8625人次。據台灣自殺防治中心資料,2019年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較2018年增加47人,增幅為22.4%,持續6年呈升高趨勢,自殺通報個案以15至24歲的22.6%占比最多。
中芸國中專任輔導老師林玟秀指出,他們會先評估學生是自傷、還是自殺,有些學生有傷害自己的想法,但不至於會企圖結束自己的生命,是情緒累積、沒辦法負荷,身旁的資源不夠支持等狀況,有自傷意念、行為,很多國中生沒有要結束生命,是情緒很高張時,有人可以陪著、理解,發生這些事情有沒有支持系統很重要,她只有1節課,學生還是回歸朋友圈、回歸家裡、信任的人可以幫忙、討論一些緩解情緒的方式。
輔導老師:老師陪同就醫,可以把觀察的狀態告訴醫生
林玟秀表示,如果是自殺的意念或企圖,有終結自己生命的想法或行為,不是不愛惜生命,是想不到有任何其他的方法,解決當下沒辦法抒解的狀態,高雄市政府有自殺防治中心,像是學生頻繁割腕,要先通知家人,重點是有可以陪伴的人,在孩子有企圖、行為時,輔導先做自殺防治通報,學務處做校安通報。
林玟秀提及,藉由三級輔導轉介評估,學校也會召開個案會議轉介到心理師、社工師,根據孩子的狀況開個案會議,教育部也有督導來學校開會,進行系統整合並申請防治,也避免重複學校資源,若需要邀請家長,但孩子的壓力來源就是家庭時,是不是需要進行家長諮詢,甚至是伴隨精神狀況、疾病,需要去醫院評估,就會討論要不要邀請家長陪同,或是老師自己陪同去兒精科,像很多家長不能接受,開會就是給予相關討論,老師陪同就醫,可以把觀察的狀態告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