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得跟各種七爺八爺打交道以外,傳統電子支付對商家收取的費用更是讓人眼花撩亂:
- 處理費(processing fee):由支付介面供應商向商家收取
- 收單手續費(acquiring markup):由收單行向商家收取
- 交換費(interchange fee):雖然是由發卡行(issuer)向收單行收取,實際上收單行往往把這個成本轉嫁給商家,而這個費用傳統是所有費用中最大宗的
- 電子卡網路費用(card network fee):雖然是由電子卡網路(card networks)向收單行收取,實際上收單行還是把這個成本轉嫁給商家。這個費用雖然遠低於交換費,但每筆交易都會被收取這個費用
Adyen將支付介面、風險管理、處理以及收單全部整合在自己的平台上,大幅簡化了商家所必須應付的程序,解決了商家使用者的痛點。其中在支付介面上,Adyen同時提供傳統的信用卡終端機支付方式,以及各種新世代的支付方式,例如NFC或者QR 碼支付。
在費用方面, Adyen向商家收取處理費和收單手續費,交換費和電子卡網路費用則由Adyen轉嫁給商家,這部分雖然與傳統體系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因為Adyen整合了這些傳統上群雄割據的低效率價值鏈,提高了營運效能,也增強了統一議價能力,因此得以整體降低成本,從而回饋商家用戶。
提供一個統一的支付平台以簡化價值鏈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非常困難。以Adyen起家的西歐來說,二十幾個國家傳統上有各自的玩家,各國支付的相關法規也有許多不同的細節,這些都是美國的支付新創不用面對的挑戰,也是傳統美國VC不認為歐洲支付新創可以成功的原因。但十二年來在Pieter van der Does和共同創辦人的帶領下,Adyen成功解決了這些問題,反而建立了其他對手難以超越的進入障礙。去年淨營收(總營收扣除支付給其他金融機構的費用)成長38%突破了兩億歐元大關,淨利高達七千多萬歐元,EBITDA更是高達近一億歐元。
更讓人驚艷的是公司的現金流表現:2017年全年淨營收近兩億兩千萬歐元的Adyen竟然產生高達兩億元的營運現金流,等於營收裡超過九成都成了公司淨賺來的現金!扣除少量的投資支出後,自由現金流將近一億八千萬歐元——也難怪Adyen上市根本不需要募新的錢!
接著我們照慣例看看誰從這筆投資案賺到了錢。
相較於美國及亞洲投資人爭先恐後參一腳的Spotify,Adyen上市案則是歐洲投資人的一大勝利。上圖為Adyen上市前夕的股東表,可以看到第一大股東為歐洲頭牌風險資本管理公司、我們Hardware Club也曾與之共同投資過的Index Ventures——正確來說是其旗下的Pentavest S.à.r.l.投資控股公司——共持股16.86%,以最新市值$13.9B計算總價值$2.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