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從『陸配』畢業了!我是前『陸配』,曾經的『陸配』,已歸化的『陸配』,你們也可以稱呼我『台配』,台灣籍的配偶......」
這是來自中國大陸大連知名「陸配」(大陸籍配偶)莉雅(Lia)最近在YouTube發出的影片訴說的心情,在網路上引起討論。移居台灣六年多,莉雅是台灣小有名氣的網紅(YouTuber),與台灣丈夫住在台灣新北市並育有一子,她在疫情後以「焦慮主婦」開始,常在網路分享她在台灣養育小孩的甘苦談,並對台灣教育乃至防疫政策的個人觀察,廣受台灣媒體報導。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許多在台灣的中國籍配偶,不管是初來乍到或定居台灣多年,都開始經營了「自媒體」,製作影片上傳到YouTube或中國大陸的網站(西瓜網)等,蔚為風潮。她們討論並分享台灣的生活或對兩岸制度的比較及觀察,引發兩岸網友高度興趣。
此外,一些經營較久或者對於政治議題不避諱的陸配,在YouTuber常有極高的點閲率,也有些人也憑藉網路名氣及流量,做起了團購等小生意。
但是,陸配也時而要面對一些小粉紅或台灣言論過激的網友抨擊。譬如,莉雅說,這幾天她在發佈自己拿到身份之後,在中國大陸定居的台灣藝人黃安,隨即轉貼她的照片到微博並對其譏諷,引發爭議。
無論如何,在台灣這些外籍新住民的發聲,業已是台灣輿論新鮮且引人注目的聲音。台灣一些電視頻道,以製作節目廣邀世界各地的新住民,分享意見以及在台灣生活的大小事,頗受歡迎。
BBC中文訪問了兩位在台灣的陸籍配偶,分享這幾年她們在台灣的生活及自我認同的反思。
「陸配」在台灣
根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截至2021年7月底,台灣累計有近35.1萬陸配人士,女性佔33.1萬。
據分析,約20多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岸經濟越來越緊密,近百萬台商前往大陸設廠公幹,間接在兩岸搭起婚姻橋樑。但彼時兩岸通婚初期,管理及審核不易,有關兩岸聯姻的消息,在台灣輿論通常聚焦在「假結婚真賣淫」或人蛇集團等負面信息,外界鮮少聽到陸配自己的聲音。
這種情況來到當下社交媒體掛帥的新時代,在台灣的婚姻移民也學會經營自媒體。特別在疫情期間,在YouTube等網絡媒體,可以開始看到在台陸配及其他外籍配偶,廣傳製作影片,分享他們在台灣的養兒育女或成家立業的心路歷程,抒發自己在台灣生活的高高低低或針砭時事。
其中陸籍配偶面對的身份認同問題,一直是各界最感興趣之處。
陸配或新住民?
譬如,來自四川成都的「上官亂」,這個名字是她寫作的筆名。上官亂告訴BBC,大學念的是傳媒,後來就一直在中國文化界工作,她在2014年首度來台灣,開啟與台灣的緣分。2017年全職寫作,在大陸出版了有關台灣文化歷史的書籍,受大陸書市注目。之後,她與台灣籍的先生在大陸相識,2020年成婚,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她移居到台灣北部桃園中壢市定居。
來台兩年,上官亂持續發表她對台灣及兩岸政治的觀察。她也經常以女權視角臧否台灣及大陸社會變遷,逐漸受到台灣輿論關注,並被台灣電視台談話性節目邀請,廣談在台灣生活的經歷。
也許因為其作家背景,上官亂的影片多半是有關政治及歷史的介紹,她經常到台灣各地歷史景點,介紹一些即便是台灣人都不熟悉的歷史,譬如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發生在台灣的一些事件。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上官亂並不避諱批評家鄉中國的一些政策。譬如,採訪之際正逢她的家鄉成都防疫封城,上官亂彼時便在網上提到母親住的小區,有女性性工作者因為封城,沒有收入正挨餓的遭遇,讓她感慨萬千,並對記者提出她的批評。
這種直來直往的態度,也表現出她在看待自己身為「陸配」的認同上面。
因為,根據台灣移民法律,在台陸配適用法條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配拿身分證叫做「定居」,須在台灣住滿6年才可申請身分證及護照,其他外籍配偶則需4年。而外籍配偶在台灣,則只需要先取得居留證後先住1年,之後合法居留台灣3年以上即可申請身份。
在政策上的顯著差異,一直以來招致許多兩岸聯姻家庭或人權組織抨擊。後者強調這種差別待遇即是赤裸裸的歧視,需要廢除。同時,或有一些陸籍配偶不滿被稱以「陸配」或「外籍新娘」稱呼,因而希望被稱為「新住民」免去陸配標籤。
針對這議題,上官亂的回答出乎意料。
她告訴記者,就這稱謂,她不認為需要特別政治正確。她強調個人絶對認同陸配應爭取權益,但她認為同時不能刻意忽略所謂「陸配」這個稱謂就是兩岸關係縮影:「我覺得不需故意忽略兩岸關係的特殊關係。要不要叫我陸配或新住民,對我來說不是特別重要的。」
換言之,上官亂認為,相同待遇不代表就是真平等,有差異也未必是歧視。她又說:「大陸籍的配偶與其他外籍配偶在制度上的差異,對我來說,就是以兩岸關係為基礎。而兩岸關係與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譬如越南就是有差異。兩岸關係緊張,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也一直在,我不想忽略這個議題,而且這議題我認為也不該忽略。」
上官亂補充說:「其實最重要的,我為什麼要強調陸字,因為我就是來自大陸啊,我永遠會帶著這個印記,因為我有責任用我親身經歷的一切,耳聞目睹的一切,誠實地告訴自由世界的人民要怎樣珍惜民主和自由......」
當被質疑是否只「報喜不報憂」,上官亂回應稱台灣當然有許多缺點,譬如老舊的危樓建築,交通十分紊亂,汽車機車與行人搶道,海洋環境污染等等,都有很大的改善空機。而台灣也有華人世界都有的人情包袱等等,她都不諱言存在。
但是,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8月訪台後,兩岸關係更顯緊繃,有些人也將矛頭轉向陸配家庭。她在網上說,最近有一些支持北京的台灣網友(紅灣)批評她是「綠配」讓她哭笑不得。上官亂稱自己先生一向是藍營選民(親國民黨),應該叫她「藍配」比較適切。上官亂說,父母對於她嫁到千里之外的台灣當然也有過擔心,但她強調自己身為作家,不會停止探索這個世界。
「台灣身分證對我的意義」
「我記得我剛來台灣,在百貨公司當櫃姐的時候,隔壁櫃也有一位陸配,她學了台語,每次都跟我說台語,一直提醒我該學台語。我記得,有次一位客人問她哪一省份過來的,她馬上說她不是大陸人,只是小時候爸爸在大陸工作,她過去讀書,所以有大陸口音這樣。我當時真的氣爆了!我的家鄉有很多缺點,但不妨礙我熱愛它。就像台灣也有很多缺點,也不妨礙我融入它......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說是愛國嗎?我不相信。」
這是已經定居台灣11年,近40歲的陸配何新瑤的感慨。
來自中國大陸北部某大城,網友習慣稱她大瑤,她幾乎一周就有一隻影片上傳到網路上,成為人氣陸配網紅。
她向BBC解釋自己與台灣的緣分,來自20多歲時,當時她在澳門一家包裝公司工作,剛好一位台灣同事來澳門開年會,就坐在她旁邊,主動找她攀談。這名台灣同事三個月多後,成為她的丈夫。一年多後,她也決定搬到台灣中部,並誕下一女。至今兩夫妻已經度過第11個年頭。
何新瑤表示,在幾年前,開始在YouTube及大陸的西瓜網上傳介紹自己在台灣的觀察及家庭生活,也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結交了許多陸配姐妹,大家在台灣會彼此照應。但是,隨著兩岸關係變化,每當政治關係有任何變化時,她跟許多陸配姐妹相同,都要應付許多來自兩岸過激的質疑或批評。
「其實,我剛開始做的是在大陸平台上放影片,常收到人身攻擊的私訊。最近兩個月,就沒在大陸網站上傳影片,只做YouTube。但還是有一些人還能翻牆過來,私訊罵我是雙面人!再難聽的話都有,或者造謠生事。」
「坦白說,剛開始我受這些謾罵的影響很大,有抑鬱症傾向,當時會哭啊還失眠,要靠安眠藥入睡,真的特別難受。後來是我們教會的長老開導我,要我別把情緒交給別人,現在我就好很多。但還是有少數人私訊來罵我小孩或我媽,罵得無底線,特別難聽,我不能接受,碰觸到我的家人我一定會嘴死他,那是我的底線。」
確實,今年8月佩洛西訪台當夜,她也收到許多在大陸親友或網友的關心, 擔心她身家安全,因為在大陸網上,當晚有關大陸攻打台灣的信息鋪天蓋地,也有人對她謾罵。但當時,她反而跟許多台灣人一樣,不是特別緊張。而且,隔日她跟先生還開車去探視一位初來乍到的陸配姐妹,後者剛嫁到台灣半年,但當晚因為恐懼戰爭爆發,已經在凖備逃難。他們笑著看著前晚朋友給自己凖備的逃生包中還有防輻射衣物(怕核導彈),同時吃吃喝喝舒壓,嘲笑自己的「過度反應」,也過了一天。
何小姐向記者表示,其實早在幾年前她就能去申請身分證及護照,但是這兩年她有一些心態上的轉變,比較開放地去理解台灣的種種,因此才正式動心去申請台灣護照及身份。她解釋說:「其實不管去哪個地方,有那個地方的(身份)證件,會比較便利,買房子可以貸款,台灣房貸利息還比較低......以前沒有身分證買房要全款,我壓力大得受不了!當然還有很多方便的事情,這要講講不完的。」
那天去領了身份證,台灣當地政府還送了何新瑤一條棉被,意思是恭賀她落籍台灣,並祈願她幸福「一輩子(一被子諧音)」。
何新瑤強調,剛拿到台灣身分證的當下,眼淚就在戶政事務所控制不住掉了下來。回家後,她還哭了整晚。原因並非是台灣身分證帶來的便利,而是一個私人原因。
她說一領到身份證件,背面「父母欄」印上了自己已逝父親的名字,才讓她情緒激動。因為她的父親8年前因為心臟病猝逝,生前一直想來台灣看看日月潭,心願未了。而且,在大陸人過世後,戶口本上就沒有已逝者名字,去派出所也無法查底稿。因此,在自己熱騰騰的台灣身分證上,還印有與自己感情深厚父親的名字,對她而言,這是意義最為深刻之處。
每年都會回家探親一次的她,已經開始在打點探望母親及親友的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