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期南院所籌辦的《故宮嘻哈秀》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該秀完全稱職地將故宮的藝術與超現實展演結合在一起,轟動藝林驚動萬教。反觀《開山撫番 / 清帝國與臺灣原住民》有的只是政治招式,其展件清一色都是奏摺與地圖之類的文件,簡言之,以如此貧乏的展件要撐起一個展覽有實際上的困難,至於所謂的引人入勝了當然也成了緣木求魚。
馬偕與故宮可以說是《開山撫番 / 清帝國與臺灣原住民》的續集,它同樣是出於吳先生的獨斷,但其荒謬之處更勝一籌,隨意舉例便有以下種種;
故宮本身並無任何關於馬偕的文物,換言之,故宮必須向他館商借,有趣的是吳先生對於蘭千山館的看法恰恰又是徹底的反對「借」 —— 想我泱泱故宮,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也由於「借」又衍生出番外篇,北美的某大學博物館藏有大量馬偕文物,原臺北市政府意欲籌辦馬偕特展 (據悉以原住民加上馬偕為出發點) ,然而因為故宮的介入已「知難而退」放棄與該大學合作的機會,或許有人會認為此係館際競爭,但筆者也相信以臺北市的名義作為策展單位將更具說服力,因為所有關於馬偕的事蹟幾乎都與大臺北有關 —— 馬偕之傳教皆在北部。
故宮為了策動此展,與臺史博聯名,雙方均攤文物之保險與運輸費用,展覽的場地則設於臺南的臺史博,故宮的理由是屆時 (113年) 故宮本院的展覽場域將會大肆整修,因此讓臺史博「獨挑大樑」,乍聽之在似乎有理,但忖思之後便會發現此舉相當詭異。一則如果故宮對於馬偕具有強烈使命感,何故邀集臺史博一同參與?泱泱故宮是中央二級單位,與行政院各部平起平坐,至於臺史博不管在位階或是預算規模上皆遠遠落後故宮。二則臺史博也欣然同意買單,所以到底是故宮要分散風險,還是故宮想成臺史博之美?以馬偕展之規模,故宮毫無理由借臺史博之力以促成,還是說吳密察本來就曾是臺史博的館長,遂以此「提攜」門閥鞏固實力?三則故宮本院在113年儘管進行整修,但偌大的南院分公司有的是展場,而且南院的強項不就是經營與故宮無涉之事務嗎?肥水何故落入臺史博之田?
過去故宮南院曾有「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該展來自於法國,展出也相當成功,其所展出的南島面具也與南院的亞洲設定 (至少當時的設定如是) 若合符節。故宮方面據信要以類似的巡迴展概念籌劃馬偕展,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馬偕展一旦離開台灣其實就無多少吸睛度,莫說海外巡迴 (理論上可能至北美巡迴) ,馬偕展不管落腳在臺史博或是故宮在邏輯上根本都說不通,若說真要落腳於臺史博也該是巴克禮而非馬偕特展 (巴克禮也是長老教會的著名傳教士,他創設了臺南神學院,臺南市的巴克禮公園就是為了紀念他) ,或許會有綠營人士以臺灣是一家的概念鼓吹愛台灣 —— 臺灣這麼小何必戰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