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引發了殘酷的內戰。2023 年,軍方希望通過虛假選舉獲得合法性。軍政府能否成功取決於抵抗運動的應對。
數千人死亡,至少 150 萬境內流離失所者,這是迄今為止緬甸內戰的代價。
自緬甸武裝部隊於 2021 年 2 月 1 日掌權以來,全國各地的戰鬥、襲擊和綁架事件連綿不斷。監獄裡關滿了被軍方虐待、折磨和殺害的政治犯。
被罷免的政府首腦翁山蘇姬在虛假審判中被判處總計超過 30 年的監禁。獨立報道極其困難,記者受到威脅、迫害和殺害。
在這場內戰中,至少有三個相互沖突的政黨。軍政府自稱為國家行政委員會(SAC)。抵抗力量包括民族團結政府(NUG)、流亡議會(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2020年選舉產生,但被政變推翻)和人民國防軍(PDF)。
然後是分布在緬甸各地的各種族群及其軍隊,其中一些支持抵抗運動,另一些支持軍政府。在某些情況下,還有一些還保持中立。
與任何內戰一樣,這場沖突涵蓋軍事、經濟和政治各國層面。在所有領域,沖突各方都試圖佔據上風。
緬甸懸而未決的權力之爭
在軍事上,情況是分裂的。緬軍控制著緬甸中心地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仰光、曼德勒和首都奈比多等大城市。
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在中心地帶形成一個馬蹄形。在這裡,民族團結政府和本地少數民族佔了上風。
然而,分析人士一致認為,短期內不會有人向首都進軍,因為原始軍事力量的平衡繼續有利於軍方。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俄羅斯去年 11 月提供的武器。緬甸軍方現在擁有蘇霍伊 Su-30 戰鬥機,而許多民兵還只能使用自制步槍。
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的政治學家盧比納(Michal Lubina)告訴德國之聲,武裝抵抗旨在盡可能多的方面向軍方施壓。
盧比納說,這可能會引發一場反政變,或者至少是緬軍內部的權力改組。他說,「這將為與民族團結政府和人民國防軍進行談判打開一扇門。」但是,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這會很快發生。
緬甸的經濟戰爭
通過公民抗命,攻擊電網等基礎設施,以及抵制軍方擁有的企業,抵抗運動旨在切斷緬軍的基本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軍方則試圖阻止民眾向抵抗組織轉移捐款,同時為自己的經濟支持者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由於這場內部經濟戰爭,緬甸的國內生產總值急劇萎縮。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到 2022 年 7 月,這一數字仍比政變前一年小 13%。大約 40% 的人口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
盡管人們在這些悲慘的經濟條件下經受痛苦,但這一方面的沖突仍未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