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台灣的國策

2023-02-21 07:10

? 人氣

從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大戰略的幾個特徵。一、大戰略和戰術(tactic)有本質上的不同。大戰略幫助國家決定應不應該做某件事,戰術幫助國家決定應該如何做某件事。「遠交近攻」要求秦國以外交籠絡及軍事威嚇綏靖齊楚,創造沒有後顧之憂、攻打韓魏的有利環境。「韜光養晦」要求中國不和美國衝突。「圍堵政策」要求不和蘇聯直接在軍事上對抗,而是和蘇聯在第三世界爭奪影響力,以軍事經濟手段降低蘇聯共產主義衛星國的影響力和數量。戰術,相較之下,則是打贏一場戰役的計劃;誘敵深入、堅壁清野、迂迴偷襲,都是戰術。戰術是在衝突是必要而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打勝戰的謀略,而不處理和戰及聯盟問題。邏輯上,戰略先於戰術;沒有戰略,不知敵友和戰,無法討論戰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大戰略是「組合拳」,是指導國家在軍事、外交、內政、經濟、社會等各層面的大原則。[7] 因此,單純的軍事戰略,如「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不是大戰略(但算是國防戰略)。單純的國內改革,如秦國的商鞅變法 — 儘管對秦國的國力有所助益 — 也不算是大戰略。

三,大戰略有如一國的憲法,是長遠的國策。「遠交近攻」、「韜光養晦」,和「圍堵政策」都是有延續性的指導原則。

第二個要素:對國際總體現勢的觀察和預測

我們的朋友是誰,對手是誰?我們的主要對手是誰,次要對手是誰?各國的利益為何?我們國家和(可能)盟邦的總體實力,相對於浮上檯面及潛在的對手,在什麼水準?我們的國家和盟友有什麼利基或是弱點?我們的對手有什麼利基,有什麼弱點?未來國際局勢可能會如何發展?現在的世界形勢如何?十年後的形勢如何?五十年後的形勢如何?不回答這些問題,無法討論國家的戰略方向。

「遠交近攻」背後是范睢對戰國時代國際情勢的認識。一方面,秦國儘管強盛,但綜合實力仍不如東方齊楚燕趙韓魏六國的總合。另一方面,六國儘管都忌憚秦國,但仍不停地亙相爭權奪利。如此形勢之下,秦國統一六國的上策是瓦解分化,各個擊破。

「韜光養晦」背後是鄧小平對冷戰落幕前世界局勢的分析。一方面,美國國力於上個世紀80-90年代仍遠勝於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此形勢之下,中國的上策是在中短期內綏靖麻痺美國,拉長時間軸,時機允許時再擴充中國勢力。

「圍堵政策」背後是凱南力排衆議,對蘇俄及共產主義擴張本質的了解;凱南提出「圍堵政策」時,二戰剛結束,美俄一同撃敗納粹德國,國務院內親蘇勢力強大,不正視蘇共的威脅。一方面,蘇聯繼承沙俄帝國的擴張傳統,並認為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共戴天。另一方面,蘇聯色厲內荏,實力不足以支撐其野心。如此形勢之下,美國的上策是遏止蘇俄,坐等其弱化崩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