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2022年全國25至29歲年輕人失業率為6.13%,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下半年疫情趨緩,臺北市青年失業率卻從7%上升至8.1%,翻轉一般人對於的想像,打破以往都市「工作機會多」的刻板印象,首善之都似乎已不再光鮮亮麗。
近年來非典型工作者等新興行業應聲竄起,短期、自營、無雇主、以計畫為單位的非傳統工作持續增加,諸如外送餐點、韓式拍貼機等產業持續興盛,「零工經濟」逐漸改變職場的生態,尤其有些人發現書讀越多,工作薪水越低又不穩,從事外送、開Uber等薪資可能比正職還高,也讓許多年輕人寧可送外送,也不願從事正職工作。
長年以來「低薪資、高房價」的大環境影響下,讓年輕世代生活充滿著無力感,不論自己如何努力拼命存錢,依然遠遠追不上飛漲的房價。特別是緩進的調薪看不到物價飛漲的車尾燈,甚至央行為抑制通膨的海嘯,不停地調升利率企圖穩定局勢,然而對於多數想要購屋的年輕族群而言,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雪上加霜。
不可諱言地,年輕族群基本居住需求基本可歸納為離捷運近一點、房間寬敞一點,且房間能夠通風、陽光灑落,另外有一間廚房可以隨時煮東西來吃,但上述生活需求在都會區換算成價格,卻變成高攀不起的條件。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又遭遇短期投機炒房的盛況,讓房價再更上一層樓,根據2021至2022年房地合一2.0上路整年課稅統計,共11多萬筆的房市交易資料中,遭課徵45%重稅的短期交易件數直逼3萬筆,約占26.7%,貢獻國庫超過102億元,稅收占比約28%。若以45%稅率回推,房市短期交易案總獲利高達227億元,平均單件獲利76萬元,在房仲業者眼裡「短期投機炒房」猶如「詐騙」,其獲利甚至為全國一年遭詐騙金額的3.6倍,比起惡質的詐騙案件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近35%上班族是「月光族」,時常低薪所得扣除生活開銷後,真的所剩無幾,種種不利生存的環境進逼下,最讓人感到無奈的是生活中相對剝奪感日漸嚴重,根據主計總處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差距,已擴大為6.15倍,創下10年來的新高,顯見所得分配不均,情況十分嚴峻,也難怪標榜「工作輕鬆、快速賺錢」的詐騙高薪工作使人趨之若鶩,甚至日前有臺中女大生寧願滯留緬甸詐騙園區工作,家人苦勸下依舊不願回台,青年們的生活無力感可見一斑。
「居住」為民生之本 ,絕不能讓有心人恣意炒作,筆者以下有幾點建議:首先應以量制價,廣建社會住宅,並修法成立住宅法人。其次,擴大管理全國租屋市場,制定租賃專法,引導閒置空屋出租,扶助弱勢租屋,並保障租賃雙方權利,如此才能為暗無天日的居住正義看見一絲絲曙光。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