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找到1990年的股票人氣王——三商銀之一的彰銀(股票代號2801),您會發現一個更悲慘的事實,它的股價從最左側1150元的高峰下來之後,直到今天,經過了三十四年,它還是淹沒在套牢的水面下,而且深不見底(圖4)。
所謂的股票「人氣王」代表它擁有全市場最高等級的成交量,長期享受媒體鎂光燈的照耀。正因為那致命的吸引力,才讓數十萬名的投資大眾買到它,並且長長久久地抱住它,跟著它一塊兒沉入海底。
值得注意的是,彰銀的基本面有變差嗎?其實它數十年來都很一致,一直是資產大戶,永遠有開發不完的土地,而台灣人最愛的又是土地資產。目前台灣的房價已經至少漲到1990年的三倍以上了,但為什麼一支老牌的銀行加資產股的股價還會躺在地上呢?這時候,我們實在很難用「台股長期向上」這六個字去解釋彰銀從1987年至今的股價表現。
我們再從當時的經濟環境來看,1990年的台股高點,反映的是1986年到1989年的台灣經濟表現,當時無論內需或是外銷,經濟情勢都是「強強滾」,從當時的景氣對策信號來看便可一目了然(圖5)。
台股從1986年開始,只花了四年時間,就從一千點爬上一萬兩千多點。於是當時出現了「台灣錢淹腳目」的說法,人們從炒股到炒六合彩(一種地下賭博彩券),還被國外媒體戲稱為「賭場共和國」(ROC,Republic of Casino),而無殼蝸牛運動也在彼時興起,「無住屋者團結組織」在1989年號召群眾們集體夜宿忠孝東路,向政府抗議不斷高漲的房價。
親愛的讀者們,您是否覺得那樣的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便是1990年高點的由來。因此,從1986年到1990年,您要說「台股長期向上」,當然沒有錯,可是後面足足有二十年完全不是這樣。時間再拉近一點,我們來看第二張台股指數圖(圖6)。
在圖6裡,從最左側2000年橫跨到最右側2017年,足足有十七年的時間,指數沒有越過左側的最高點(10,393)。換句話講,一位在2000年套在最高點的台股投資人,他得花上十七年才能解套。在這期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他往左邊一看,他也不可能看到「台股長期向上」的美好圖像。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出版《一線致富: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不選股也能穩賺20%、不上班也能年薪百萬的指數化投資法》,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原標題:存股大哉問:台股真的長期向上?從歷史走勢來看,倘若套在最高點,解套必須要花上30年
撰文/梁展嘉,1976年生,台北人。建國中學畢業、台大土木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土木所碩士,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學士後華語文教育文憑班結業。 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工作過,自2004年起旅居新加坡,於2008年起成為全職交易人。自1997年進入市場交易至今近三十年,操作經歷包含基金、股票、期貨等。著有《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大寫出版)、《幹嘛羨慕新加坡》(時報出版)等暢銷書。目前除了從事金融交易之外,也是金融研訓院與《Money錢雜誌》理財學堂講師、《財訊雜誌》和《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