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敗論的政治制度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政治與經濟是雙生體,政治影響經濟,經濟改變政治,而在國敗論中則直指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是政治,而人民是要深化民主,或者向威權靠攏,則是影響國家興亡的重要因素。
1. 由政治制度見證國家興衰
Daron Acemoglu及James A. Robinson兩位作者以全球歷史的發展過程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眾人之事之觀念,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國敗論或許也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因為國家貧富的核心在於制度選擇,其主要源頭是政治,也就是政治制度,唯其與研究制度對於經濟行為和經濟發展影響的制度經濟學(Institutional economics)之內容不同。
2. 廣納與榨取的政治制度
根據Daron Acemoglu及James A. Robinson兩位作者的研究,其將政治制度分為廣納的政治制度(in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s)與榨取的政治制度(extract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s)二種,前者是指具有足夠的集中化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後者是指集中化與多元化二者缺一的政治制度。其中,集中化是指國家有足夠的力量行使公權力;因此,所謂的「廣納的經濟制度」必須要具備五個要件,分別是具備安全的私有財產、公正的法律制度、提供公平交易和簽約的公共服務、允許新企業跨入,以及是自由選擇職業等;而「榨取的經濟制度」則是為了使一部分人獲利,而向社會的另一部分人榨取收入和財富的制度。
因此,根據國敗論的說明,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因為政府極其不合理的政策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的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而其代價則是整體社會利益的損失,其繁榮富裕的關鍵就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
3. 良性與惡性循環
大體而言,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稱之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由於眾人獲利,在政治與經濟的相互影響下,必然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稱之為榨取型制度,由於政治及經濟利益被少數精英所把持,大部分的民眾無法分享,而已獲取利益者為奪取更大的利益,在政治與經濟結構的相互勾結下,必然會產生「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