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高額碳費對民生經濟影響有多大?從房價物價看減碳必經的「綠色通膨」

2024-05-09 06:10

? 人氣

以營造業現況來說,營造成本佔房價約15-35%,可見建材成本調漲對於最終房價的衝擊非輕。為了避免大眾產生房價攀升的預期心理,內政部與環境部在推動碳費政策過程中,曾公開表示碳費對房價影響只有1%。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所謂房價影響1%,實際上是碳費徵收後對建材成本影響只有1%,這項評估忽視了產業現實。《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就評論:「才300塊碳費加在房價裡當然是環境部說的不到1%……可是它沒有去算一個東西叫做『轉型成本』。」碳費壓力、轉型成本,加上高齡社會越來越嚴重的缺工問題,將會讓大眾產生強烈的漲價預期心理,足以證明開徵碳費對房價的影響絕對不會只有1%

業者為了配合淨零轉型,不會只是在價格加上碳費後原封不動地販售原本的產品,而是會推出製程改良後的同款商品,或是完全不同製程的全新商品。例如全球最大鋼鐵廠 ArcelorMittal 的2020年歐洲氣候行動報告說,無論是用聰明碳或綠氫,綠色鋼鐵的成本都會比傳統高碳排的煉鋼高出30-80%。

產業為了淨零轉型大量投入研發很值得鼓勵,但轉型成本意味著社會必須吸收房價與物價的波動。而且建材影響1%只是以起徵費率300元計算的結果,為了達到聯合國2050淨零碳排的總目標,碳費將會分階段調漲。僅從約合新台幣2500-3000元的歐盟碳價看來,台灣房價未來要面臨10倍的綠色通膨壓力。

更不用說,目前碳費徵收第一期尚未納入營建業等產業,當碳費徵收開始擴及其他產業時,房價物價必定波動更大。

碳費設計不能為了手段忘記目的

中國華南地區正在經歷百年洪災與四月冰雹,地球另一邊的巴西也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暴雨洪災,美國災損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天災數量在2023年達到史上最多。為了減少極端氣候,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各國已經很清楚淨零碳排工作的必要性。

但是減碳不能一味追求速成,高額碳費一旦開徵,受到最大衝擊的只會是最無抵抗能力的貧窮階級。畢竟現代經濟運作高度依賴石化能源,生活也處處離不開塑膠和金屬製品,房價調漲更是對中低收入族群的沉重打擊,對民生經濟穩定的衝擊將難以估量。

主計處近期公布國富統計,與30年前上一期統計相比,高房價推升了富裕階級的資產淨值,但也擴大了貧富差距。若驟然對產業界課徵高額碳費,貧窮階級將是綠色通膨壓縮生存權的主要受害者。國家推動環境正義的同時,不應以分配正義為代價,這是對窮人的嚴重不公。

政府避免高額碳費的另一重大考量,則是國際貿易的碳洩漏風險。若碳費課徵不給予產業轉型緩衝時間,不僅國內產業訂單容易被環保法規落後國家搶走,使得全球減碳工作做白工,本國就業機會也將受到波及。

過去30年,許多國家都經歷勞動成本增加導致製造業外移的過程,龐大就業機會消失、民生物資依賴他國供給。這套機制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和平年代尚可運作,但是現在是地緣政治不安定、戰爭與天災頻發的時代,若因為減碳成本導致製造業又一波外移,對本國社會經濟造成的危機恐怕不小於天災。

淨零碳排是台灣應對極端氣候,避免嚴重旱澇災害的必要手段,在新能源、新技術的投資,亦將奠定台灣產業在淨零碳排時代的強韌工業基礎。但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極端氣候影響,同時也得穩定民生經濟不因轉型而失控,我們必須審慎規劃碳定價政策與配套措施,才能讓台灣以最穩健的方式,走向綠色永續的未來。

*作者現職為產經分析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