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智庫:解放軍若入侵台灣,歐盟制裁需要「快、準、狠」

2024-09-29 14:29

? 人氣

漢光演習期間,澎防部執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情形。(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漢光演習期間,澎防部執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情形。(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隨著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風險增加,歐洲政策制定者正面臨一系列復雜挑戰。獨立智庫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近期發布的政策簡報《狠、快、準:烏克蘭相關制裁對台灣衝突啟示》深入分析了歐盟在這種情況下的可能選項。

報告作者、ECFR地緣經濟研究負責人阿加特·德馬賴斯(Agathe Demarais)指出,歐盟必須準備採取迅速而有力的制裁措施,以應對可能的危機。她強調,盡管對俄羅斯的制裁未能阻止其入侵烏克蘭,但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對於應對中國的潛在行動至關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制裁威懾的潛力與挑戰

報告分析稱,要準確評估制裁威懾的效果並非易事,因為缺乏反事實的參考。然而,德馬賴斯認為,歐盟如果能在台灣問題上發出明確而強有力的制裁威脅,可能會改變北京的戰略考量。

她指出,俄羅斯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前,可能低估了歐盟實施嚴厲制裁的決心。同樣,中國或許認為自己能夠通過威脅報復來阻止歐盟採取行動。然而,俄羅斯的經驗可能促使北京在無視歐洲警告前更加謹慎。

德馬賴斯向德國之聲表示:「歐洲的對手通常不認為歐盟會團結一致實施強有力的制裁。中國可能認為可以通過威脅報復來阻止歐盟採取行動。然而,如果歐盟在台灣問題上發出明確的制裁威脅,可能會改變北京打算盤的方式。」

中國的「制裁防禦」策略

簡報指出:面對可能的制裁,中國近年來積極採取措施,減少對西方金融體系的依賴,從而增強經濟的韌性。

首先,中國大力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過去十多年裡,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比例從幾乎為零增長到如今的過半水準。這一變化顯著降低了中國對美元等西方貨幣的依賴,使其國際貿易更具自主性。

其次,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國際支付系統——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CIPS)。該系統已連接了近1600家全球銀行,為中國在被切斷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訪問的情況下提供了替代方案。盡管CIPS的交易量目前仍無法與SWIFT相比,但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覷。此外,中國積極推進數位人民幣(e-CNY)和mBridge項目,旨在創建一個不受西方制裁影響的數位貨幣結算體系。作者總結稱:這些舉措有助於降低中國對傳統金融系統的依賴,為其提供了更多金融自主權。

金融制裁的局限性與貿易槓桿的優勢

鑑於中國在「制裁防禦」方面取得的進展,報告認為傳統的金融制裁可能難以對其產生實質性影響。然而,歐盟仍然擁有強大的經濟槓桿——市場準入。

德馬賴斯強調:「歐盟的市場準入是對中國最有力的槓桿。」數據顯示,出口佔中國GDP的近20%,其中約40%流向七國集團國家。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約有1億個就業崗位依賴於外國需求,其中約4500萬個與七國集團經濟體有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