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的攻擊事件則不一樣,槍手與炸彈客在巴黎多區隨機攻擊平民。馬利耶爾說,「人們現在會想,那也可能是我,未來受襲擊的可能是我......人們現在十分在意,我想這已經造成了傷痕。」
一份在11月巴黎恐攻後不久進行的民調顯示,超過9成受訪者支持延長國家緊急狀態,並在家屋中逮捕嫌疑分子。如今約有1萬1000名軍人在全國街道維安,其中超過一半部署在首都巴黎。一名巴黎居民表示,他在車站等戰略地點感到更為安全,「在法國,安全重於自由。」
種族主義及極右陰影盤旋不去
恐懼感也增強了種族主義的陰影。據法國穆斯林信仰委員會(CFCM)表示,2015年前3個月間,就發生了222起反伊斯蘭的事件;這個數字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5倍以上。
倫敦國王學院(KCL)國際安全資深講師莫倫(Matthew Moran)指出,法國社會中的分裂可能帶來惡性循環。這些時常來自曾受法國殖民非洲國家的年輕人受到社會邊緣化,當他們感到被這個社會排除時,可能傾向認同另一層身分,「在極端的例子中,那可能是一種伊斯蘭教的極端形式。」
持反移民立場的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FN)勢力漸強,也顯示法國社會的另一層分裂。於12月的首輪地方選舉中,在鄉村與小城鎮的支持下取得佳績,但最終在大城市的選民抵制下未能取得任何一區。FN仍取得第3高得票率,領袖勒潘(Marine Le Pen)有望挑戰總統選舉。
引梵蒂岡抨擊 絕不「自我審查」
Is Charlie Hebdo right to suggest that religion is the source of all wars? #ShelaghOnLBC https://t.co/4SRDXaHoJY pic.twitter.com/VWeQCfjAm1
— LBC (@LBC) 2016 1月 6日
《查理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沒有先知穆罕默德,但招來梵蒂岡《羅馬觀察家報》(L'Osservatore Romano )抨擊。這份官方報紙認為周刊不尊重教徒,「再一次忘記了所有宗教領袖長期以來反對暴力的立場。」並表示,「使用神(的形象)體現仇恨,是著實褻瀆的行為。」
先前,天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曾對《查理周刊》的反宗教立場表示,「你不應挑釁,不應汙辱他人的信仰,你不能取笑信仰。」隨後,梵蒂岡發布聲明表示,教宗發言無意支持對周刊的攻擊行動。
波托表示,如果新聞事件引領我們再度繪畫先知穆罕默德,我們就會這麼做。他說,「如果我們開始自我審查,就表示他們(攻擊者)贏了。」
波托也說,11月的巴黎攻擊事件、與周刊遭襲1周年,「讓所有事重回心頭」。「但我們不會放棄。」他表示,「我們不希望他們的死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