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之於張啟華,就相當於富士山之於日本人吧!
一位畫家對於同一個創作主題,能夠執著30年的時間,實在難得一見。我們也可從他的畫作中發現,縱使張啟華畫高雄風景,儘管前景不同,後面總有一座巍峨的壽山,佔據畫布最上方、最中心的位置。
張啟華是歷史可考的第一位高雄畫家,他不只遠赴日本留學,學成回台灣事業有成後創辦畫會,帶動了地方的藝文活動,培育新生代的藝術人才。
然而,張啟華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卻總是抱憾於無常的生命。他八歲開始接連遭逢父親和祖父的過世,成為豪門的遺孤;24歲成家立業後,又面對次子夭折、長女死於船難;到老年時,愛子又因癌症病逝,讓他白髮人送黑髮人,而後妻子和情同手足的妻舅也相繼離世⋯⋯
張啟華晚年罹患糖尿病,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右眼全盲,對一位藝術家來說,是多麼重大的打擊!然而早已體認生死無常的他,仍然持續地創作,直到1987年因糖尿病併發症病逝於高雄醫學院。
張啟華對畫用情至深,生前捨不得賣出任何一幅畫,他在臨終前特別囑咐兒子要妥善保存這些畫作。兒子張柏壽遵照父親遺願,同時為了紀念父親成立「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並在基金會成立的同一年,將131幅畫作全數捐贈給高雄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無私的舉動使得後代不只能夠永遠欣賞藝術家的創作,更能了解高雄過去歷史發展的軌跡與景緻。
而捐出所有畫作,已經沒有任何一幅畫作典藏的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有感於家族面對生命之盡的悲痛,長年投入吃力不討好的「安寧療護」,希望將自身的悲傷昇華為推廣生命議題的使命,讓人們對於生死議題能有更正向的態度,同時結合藝術推廣安寧療護,希望能給台灣一個深切尊重個體生命的樂活環境。
生命有限,藝術無涯!張啟華的名字,不只是代表高雄第一位畫家的歷史意義;在後代的努力之下,到了現代,更成為生死教育和安寧療護推手的代名詞,結合了生命與藝術,將歷史、教育還有文化的根,深深地紮在台灣這塊土地之上。
文/張肇烜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人心人術】高雄第一位畫家: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