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一句話解釋:為何人們常把「戀愛」連結到「幸福」?

2016-11-12 12:30

? 人氣

阿德勒斷定那樣的大人是「受溺愛的孩子」,並對他們的生活型態(世界觀)提出嚴厲的批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年輕人:唉呀,我也非常討厭那種人!那些人以為只要哭了就沒事,只要露出傷口就可以免除罪過;而且還視強者為「惡」人,試圖塑造脆弱的自己是「善」人的形象!依照他們的理論,我們連變得強大都不容許!因為變得強大,就意味著將靈魂賣給惡魔,陷入了「惡」!

哲學家:可是,我們在這裡必須考慮到的是孩子們,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他們在身體上的劣勢。

年輕人:新生兒?

哲學家:原則上,孩子們是無法自己存活的。他們如果不藉由哭泣,也就是展現自己的脆弱來支配身邊的大人、讓對方依照自己的期望行動,就連活到明天都有困難。他們並不是為了撒嬌或任性而哭泣,是為了要生存,才不得不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來稱霸。

年輕人:...嗯嗯!的確是。

哲學家:所有的人類,都是從幾近過度的「(幼時)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如果不這樣,就無法存活。但儘管如此,不能永遠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而稱霸,必須與世界和解,了解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到這邊都能夠理解的話,應該就能看出,我們今天談論過無數次的「自立」的意思了吧。

年輕人:...自立的意思?

哲學家:對。為什麼教育的目標是自立?為什麼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教育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所謂的自立,包含了什麼意義?

年輕人:請您告訴我。

哲學家: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年輕人:?

哲學家:所以阿德勒才會以「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心來稱呼社會意識。我們必須從頑強執著的自我中心解放出來,不再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我們非得擺脫「自我」不可,非得擺脫受溺愛的兒童時期那種生活型態不可。

年輕人:您是說,當我們可以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才算達成自立?

哲學家:正是如此。人,是可以改變的。可以改變生活型態、世界觀或人生觀;而愛,是將人生主詞的「我」變成「我們」。我們藉著愛,從「我」之中解放出來,完成了自立,真正地接納了世界。

年輕人:接納世界?

哲學家:是的。也就是認識了愛,讓人生的主詞變成了「我們」。這是人生嶄新的起點。從只有兩人展開的「我們」,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共同體,以至於全體人類。

年輕人:那就是...

哲學家:社會意識。

年輕人:...愛、自立、還有社會意識!?這是怎麼回事,阿德勒所說的全部都連結在一起了!

哲學家:對,我們現在已經接近總結論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深淵吧。

哲學家開始談論的「愛」,完全與年輕人原先料想的不同。所謂的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那不是「我」的幸福,也不是「你」的幸福,而是必須追求「我們」的幸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