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原住民「姓什麼」啦!揭秘各族命名規則:報上名來就知道你住哪、爸爸是誰

2019-12-17 18:00

? 人氣

國民政府收復台灣後,立即實施《修正臺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若以日本姓名為姓名者,應於3個月內回復其漢語姓名,而針對沒有漢名的原住民族更強制要求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冠上「漢姓」!然而,許多原住民對於漢字根本不熟悉,當年的戶政事務所開啟了「為原住民隨機取名」的服務,戶政機關人員會依據「國語辭典或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中所列有之文字」分配姓氏、姓名給原住民,然而,這卻導致今日原住民部落裡,明明是親戚,卻有不同的姓氏等困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直到民國70年代,政府修正了《姓名條例》與《姓名條例施行細則》,原住民可將漢名改回傳統族名,並不再強制「冠漢姓」,自今日,台灣原住民才漸漸找回自己的「名字」。

筆者的家族就被分配到了「呂」姓,不過爺爺家族親戚間卻擁有著「呂、楊、洪」三個姓氏,而奶奶家族則有「胡、董」兩個姓氏,說實在的,非常混淆,等於筆者的家人間總共有「五個」姓氏呢!

原住民名字組成分3大類

原住民族名來由與家族、部落血脈相連,大部分族名命名方式為「個人名+父/母名」像是賽德克族的莫那·魯道(Mona Rudo),意指「莫那是魯道的兒子」,或是「個人名+氏族名(家族名稱)」,另外也有族別的命名方式與房屋名、後代子孫繼承有關聯。以下用阿美族、鄒族、達悟族為例,來看原住民常見的幾種取名方式。

阿美族:「我是谷拉斯(Kulas)的女兒」

阿美族的族名為「個人名+母名/父名」,以筆者的族名奈歐米‧谷拉斯(Noami Kulas)為例,就象徵著:「奈歐米(Noami) 是谷拉斯(Kulas) 的女兒」因為我的父親叫做谷拉斯(Kulas),所以在部落裡大家可以輕易的認出這時誰家的小孩、爸爸媽媽是誰。至於有些部落不使用雙親的名子,而是所謂的「氏族名」,通常是家族中有名望長者的名字,如筆者的爺爺為部落裡的牧師,名叫薩度(Sato)所以我們的「氏族名」會冠上薩度(Sato),也會稱自己為薩度(Sato)家族!

排灣族:「撒可努(Sakinu)是 亞隆榮(Yalonglong) 房子的人」

排灣族族名的命名模式為「個人名+家屋名」,排灣族人的房屋是很神聖的,他們習慣為房屋取名,以排灣族名作家亞隆榮‧撒可努(Sakinu Yalonglong)為例,就代表著他來自於那間叫做「亞隆榮(Yalonglong)」的房子,所以排灣族的人在呼喊對方的名字時,就能像是今日的定位系統一樣,知道對方從位於哪個地區的哪間屋子來!

達悟族:「夏曼(Si aman) 是藍波安(Rapongan)的爸爸」

達悟族的命名模式可能是原住民中最複雜且最活潑的一個!一個人一生的名字,會跟著是否有小孩、有孫子,來冠上「兒孫」的名字,方式如下:

► Si+個人名(初生長嗣的名字,如 Si Maraos)
► Si aman+長嗣名(長嗣父親的名字,如 Si aman Rapongan)
► Si nan+長嗣名(長嗣母親的名字,如 Si nan Mavivo)
► Si apen+長嗣名(長嗣祖父母的名字,如 Si apen Sorong)

例如知名作家夏曼‧藍波安(Si aman Rapongan),意味著:「藍波安的爸爸」,但未來若是他有了孫子,則名字會變成 Si aman+孫子長嗣名,所以觀看達悟族人一生的族名,就能知道整個家族人的名字!

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的命名及稱呼方式,甚至同族、不同部落間的規則也可能會有些微不同。而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原住民朋友將身分證改回自己的族名,將自己的家族文化找回來。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