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眾多在地的鵝卵石堆砌的「石埠」,不僅擔負防洪功能,也創造了鰲峰山公園特殊的石埠景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是一處擁有史前文化、神社遺構、軍營遺跡的人類史前博物館,目前正由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成立「拍瀑拉文化基地」,協助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進行經營管理,提供咖啡餐飲、文創商品、DIY體驗及探坑挖掘體驗服務。
步行穿越吳厝路可以來到最適合野餐及親子活動的陽光草坪,行經「鰲峰玉帶」跨過橋頭寮溪,沿著虎頭崎古道便可登上現在最受遊客喜愛的鰲峰山觀景台,虎頭崎古道曾經是林爽文大將王勳與清軍部隊奮戰身亡的地方,觀景台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在此設置,站在極頂的平台,是鳥瞰美麗清水海岸平原最佳的場景。
橫山戰備地道,俗稱「清水鬼洞」,是清水孩童昔日拿著火把、攜伴探險遊戲的山洞,有著大家共同的記憶及鬼話傳說,二次大戰末期,盟軍飛機轟炸台灣重要軍事及物資儲備設施,日軍為長期抗戰預作準備的防禦工事,地道內兩面由鵝卵石、鋼筋及混凝土興建,走入坑道內,可見寢室、崗哨、狙擊區、機槍堡等軍事設施。公園內還包括大肚王國部落廣場、台中市自行車場、競合體驗遊戲場、探索遊戲場、休閒烤肉區等設施,是親子活動最佳的場所。
清水震災紀念碑與老街的古道巷弄
清水震災紀念碑設置在清水神社後參道旁,記錄著昭和10年(西元1935年)4月21日的台中墩仔腳大地震的慘烈故事,日本政府在1936年隨即展開清水市區的都市重劃,即現在大家所看到棋盤式的街道設計,南北向的道路叫做「路」、東西向稱為「街」,連同清水原有清朝古道,形成市區有趣的古道巷弄的漫步文化。
走在文昌街路上,馬上會被一整排日式商店街建築吸引,這一條街舊稱「十八坎仔」,建造於1937年,「清水建築組合」在文昌街北側建有商店十八間而得名,可說是當時台中海線最繁榮的商店街。
在街區內有清水最老媽祖廟「壽天宮」,相傳已有300年的奉祀歷史;南海岩觀音仔壇俗稱「社寮媽」,彰顯了平埔族跟漢人移民互動的歷史。還有董公廟,前殿供奉董公真人、後殿為王家宗祠,記錄著清水王氏家族的開發歷史,以董公為名的董公街,更是自清朝以來的古道。
在古道南端新生巷的李家豪宅,1931年,宅前庭院的「竹柏」象徵四季常青、八方避邪,樹齡已超過80歲;大街路西側的營盤巷一帶曾經為清兵紮營設哨的地方,從清水的信仰中心──紫雲巖往南出發,最後與清水街的埤仔口相遇。
清水國小古蹟校舍與日式宿舍
清水國小是清水第一所小學,1897年,日人在清水文昌祠成立「台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後來為了擴校就遷往光華路現在的校址,1935年4月1日落成啟用,雖然遇到4月21日的「墩仔腳大地震」,幸虧僅受到些微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