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否會搶了未來的工作機會?孩子現在應該學什麼,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這是很多家長共同的焦慮。李開復認為,未來的時代,找到孩子的天賦,做他最有熱情、也最擅長的事情,不必一窩蜂去攻讀以前所謂「金飯碗」的專業,才是教育的核心價值。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也是全球人工智慧的權威,他的《AI新世界》一書已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出版,目前有14種語言。過去幾年,他在全球巡迴演講,分享人工智慧的最新趨勢,也與各國政要和教育精英交換經驗。即使之前工作滿檔,他最關心的,仍然是青年學子。不久前出版的新書《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天下文化出版),就是寫給AI時代青年的人生備忘錄。
在無數的演講分享中,李開復發現,很多身為家長的聽眾有個共同的焦慮:人工智慧是否會搶了未來的工作機會?我的孩子現在應該學什麼,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李開復認為,未來的時代,找到孩子的天賦,做他最有熱情、也最擅長的事情,不必一窩蜂去攻讀以前所謂「金飯碗」的專業,才是教育的核心價值。
面對AI時代,許多教育觀念必須顛覆,每個科目都要重新想像,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同理心,專業知識是需要的,但不是關鍵。以下是李開復特別接受《未來Family》專訪的精華:
AI時代,不能只是學AI
Q:你今年的計畫是什麼?和AI有關嗎?
A:我的下一本書會將未來AI人工智慧描繪成故事的科學小說,預測20年以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包括未來的教育、商業行為、交通運輸,甚至朋友和愛情,和今天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請到小說作家來執筆,他會根據我提供的技術資訊,加上想像,寫成故事,我再來解釋這些情節背後的技術,以及未來會有哪些機會和挑戰。
Q:你碰到身為父母的讀者,他們最常問的問題是什麼?
A:父母最常問的問題就是:「AI時代我的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現在應該學什麼?該選理工嗎?」這是從1歲一直到25歲孩子的父母共同面對的問題,我感受到現在父母愈來愈焦慮。
亞洲的父母過去不會想到這些,只想到孩子要考試,未來有找工作的壓力等,哪有時間做別的事。但現在,孩子光會考試已經不夠了。
AI時代來臨,意味孩子的未來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很多父母問我是否要學Coding,學程式設計可以分析腦力,對邏輯的提升是有幫助的,但如果認為「AI時代就只是來學AI」,就太簡化了。
AI時代,6C是教育重點
其實,對於這些父母的問題,我今天的答案和20年前沒有太大差別。只是當時父母未必聽得進去,直到今日面對未來工作可能被取代,金飯碗可能不存在了,父母才慢慢接受我的觀念。
人工智慧時代,對於教育提出不一樣的要求。AI不能取代的技能包括創造力、戰略思惟、跨領域思考、關懷和同理心。因此教育要培養這些特質。
我們應該通過更新教育模式來培養學生的3C能力,也就他們的是好奇心(Curiosity)、創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在情商方面得到的軟實力,則是協調(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和自信(Confidence),這6C才是重點。
Q:你在世界各處演講,碰到各國教育精英,是否可以分享哪些國家在教育方面值得學習?
A:走在教育最前線的國家例如北歐,培育孩子個性化的教育,讓老師成為陪著孩子成長的個人教練,而不只是講者。美國的創新大學Minerva,創始人認為4年的大學已無法適應未來的需求,大學教育本身需要改革與顛覆,線上課程、小組討論、實習實踐、自我探索與完善將成為今後教育的主流。他們創造的「沉浸式全球化體驗」(Global Immersion)教學方式,非常創新。所有學生第一年在舊金山,之後每學期在倫敦、柏林、台北、首爾、布宜諾賽勒斯和印度海德拉巴等地,學習無所不在。
教育需要改變。過去一百年,人類的工作、娛樂、交通都完全不一樣了,但是教育現場卻和一百年前沒什麼差別,這也是我認為教育最大的問題。
利用AI,老師可將時間用於培養孩子的素養
Q:對於K-12 國民教育,你有什麼建議?
A:我並不期待國民教育,政府制訂教育政策推動的不確定性太高。如果把教育當做一個產品來測試效果,反饋的週期太長。例如一個學生從接受教育到畢業後找到工作、職場生涯等,可能要30年。
創新工場投資40家教育公司,就是提供學校之外的教育工具,明顯提供孩子的素養。透過科技,可以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課程,甚至利用AI,將重複性的學習交給AI,老師可花更多的時間培養孩子更高層次的素養,提升6C。
學習英語的VIP Kid, 就是採用線上一對一課程,讓美國最好的老師來教孩子。豌豆思維利用可愛卡通玩數學遊戲,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些都是靠科技的力量做課外輔導,幫助孩子學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05月號
文/張德齡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