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時常在需要的時候找不到想穿的衣服。就算從衣櫃深處把衣服拉出來,衣服也因為從衣架上滑落而變得皺巴巴。我的鞋子也沒有保養,想穿的時候還發現留著雨天濺到的水痕。
就算購買了高價的物品,我也沒有確實保養、好好珍惜,所以我看起來絕對不富足。
因為找不到票夾而沒趕上電車,其實是長期過著這種生活的後果。
嚮往擺著心愛椅子與幾本書的生活
這個時候,一位顧客說的話,教會我如何以新的方式「對待物品」。
「如果每月花兩萬元租一間八坪的房子,那麼請妳想一想,這個東西值得擺在每個月花兩萬元租來的地板上嗎?」
匆忙回到家裡的我,發現自己在屋子裡塞滿了用不到的物品,這些都是當初覺得可能需要、或是因為便宜而衝動購買的東西。
我的屋子裡充滿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連碰也不會碰的物品。
顧客的這句話,讓我趁著搬家的機會,丟掉不少東西。
我只留下充滿回憶的重要物品。至於那些自己早已忘記的、超過一年沒用的東西、雖然喜歡但尺寸卻不適合的服裝等,就毅然決然拿去回收。
我原本擔心自己會後悔,但這根本就是杞人憂天。
衣櫃變得寬鬆之後,看一眼就能掌握自己有些什麼。衣物減少也能讓我確實記住每件單品的特性,知道哪件大衣適合哪個包包、哪條圍巾比較好看……如此一來,早晨就不再發生因為決定不了該穿的衣服,而必須換裝好幾次的狀況。
而且因為衣櫃裡只收著自己喜歡的、珍惜的物品,所以也會產生想要仔細保養的心情。
購買新家具時,這句話也成為我判斷的基準。我開始覺得與其把自己不喜歡的立燈,擺在花兩萬元租來的地板上,什麼都不放反而更能舒適享受這個空間。家具愈少愈好。
不擺東西、空間充足的屋子,讓人覺得寬敞,也能帶來開闊的心情。
如果圍繞在身旁的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物品,就能開始興奮的想像,該在這個悠閒的空間裡做些什麼。
對我而言,什麼是最幸福的時刻呢?我試著思考這個問題,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讀著喜歡的書。
於是我試著在窗邊空著的角落,打造一個只擺心愛椅子與幾本書的空間。
舒適的空間因人而異,對我而言,這個單純的場所比任何地方都自在,如果擺在這個角落的東西能夠隨時移動,那該有多自由、多舒服啊!
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極少。
現在這個時代,就算外出時發現某樣東西沒帶,也幾乎都能在便利商店買到。
當然小包包在工作時裝不下資料,所以我現在大小兩種包包並用,但已經不會再發生因為找不到皮包裡的票夾而手忙腳亂的情形了。
因為我只會隨身攜帶必要的東西,所以能夠確實掌握包包裡有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