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采華專欄】一輩子很短,最好不要有bucket list

2017-06-06 17:11

? 人氣

在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媽媽面對的競爭挑戰隨時更新, 世界在她們的眼裡很單一,大部分是從那隻小小的機器經過他人的選擇來看世界,所以旅行的企圖是要她們親身經歷真實世界,訓練養成自我觀點。在social media上分享別人的經驗,那不是理想人生,也及其有限。無論如何,為母則強,在還能發揮影響力時盡情發揮,身教為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這旅途中,發覺她們真的很恨美術館。「恨」是恰當的動詞,並不過分。

我們在義大利7月艷陽下排了好久的隊,吃了2次Gelato冰,我一直強調:「這是一輩子一定要看一次的藝術品,我第一次看到時是多麼地感動!」當我們終於進入長長的大廳,裡面就豎著一個大衛像,兩個女孩的臉塌地像氣急的哈巴狗:「 排了這麼久就看這個?」

米開蘭基羅的魔力和大衛的壯美,居然無法感動這2個正值青春期的難搞少女,看來她們的藝術涵養還在啟蒙期,我們母女對彼此的期望和了解也在啟蒙期。

我們3人曾一同遊台灣,我是如何同時推著娃娃車和行李車走出機場,真的不記得,但路途困難的感覺至今還鮮明。

我們也一同遊在日本,把我的名片吊在她們脖子上,再放一張日幣,當時她們是6歲、4歲。 

有年我帶小女兒娃(Wa)遊陽朔桂林山水,在雨中看張藝謀的戶外大秀,名稱都不記得了,只記得Wa坐我身旁吃手指頭,心想當我小孩還真可憐,下大雨濕冷,穿著雨衣看這不怎麼樣的秀。

今天的娃比我高,再也不會吸她的大拇指,桂林煙雨不再,連巴黎她都不稀罕(一直等到巴黎鐵塔在她面前,登高下塔後買了5個小鐵塔回去送朋友),如果再不實踐這個想法,那可能永遠只是個拿來講講很多事裡的一件事。

一輩子很短,和自己說最好不要有bucket list,就是在死之前要做的事。舉個極端的例子,如高空懸跳(Budgie Jumping),如果真的愛這樣跳,那現在就想辦法跳,年紀長了,體力影響腦力,這非做不可的事也會默默地消失。

心裡掛念的事,做了就是了不起!那怕只是到中央公園像《當莎莉遇上哈利》電影裡一般,在美好秋天散個步踩踩枯葉,要做了才是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這樣累積出來,才對得起每個生命在萬分之一中誕生的奇蹟。

想學習佛的智慧,超越人的一生,但只能用人的方法一步步走,一天天過,從生活中一點一滴中學習改進。

女兒心知肚明,她們可以否決我的任何決定,當媽媽就是沒有權威,而且地位每況愈下,只有當我們3人在語言不同的國度裡、只能相依為命,她們才聽媽媽的。

媽媽不時也需要擴大接受孩子的真實性格和時代差異。親子教育是人生最難課題之一,但旅行是我的本事,也是很愛的事;從小非常不喜歡帶她們去公園玩, 因為地緣有限,不是小孩就是媽媽或保姆。這趟旅行就是帶著成長中的女兒去無邊界的playground,和她們青春期無邏輯性的荷爾蒙面對面,義無反顧地加強她們文明素質,求生能力, 大玩一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