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一定在上文看到兩個很特別的學位「藝術科學」與「音樂科學與技術」這兩個領域。眾所周知,藝術領域因為由人類想像力主導,比較難被電腦取代。近年來,電腦在這個領域慢慢有了相對長足的進步。也許卡內基美侖大學認為,隨著機器學習(或者說人工智慧)的進步,是時候在這種比較難突破的領域內有更深入的應用。顯然這所大學的資訊科學,不希望只是培養一堆純粹具有資訊背景的程式設計師。
讓興趣明確的人走自己的路
根據卡內基美侖大學網站,電腦音樂的研究群大約是在2009年前後成軍。以一個外人來說,很難猜想世界級的頂尖大學,為什麼要在金融海嘯之際成立這樣子的研究群?但假如大家去查一下資料,就會了解音樂在現今全球的市場有多大!音樂可以獨立於影像而存在,但是在當代,影片卻不能沒有音樂。在歐美,往往只有很厲害的學校,如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巴黎法國現代音樂暨音響研究中心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才會有專門研究音樂技術的單位。
再進一步看卡內基美侖大學音樂學位的內容,學生除了必須要學音樂、電機與程式設計,還要修人文、數學及物理相關課程。音樂的核心課程裡,要修包含和聲、對位、編曲、視唱、節奏等;電機部分包括數位系統、類比電子電路;程式設計要學習平行與循序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電腦音樂系統與資訊處理等;人文課程則有認知、行為、心理學、哲學等。此外,還有包含電腦音樂電子學、多軌錄音、剪接、混音與母帶製作等音樂科技。
一堆台灣資訊系學生不喜歡的數學與物理課程,卻被卡內基美侖大學列在以後要靠音樂科技吃飯的學生必修課程之中,而且還有兩門課。台灣的學生,有沒有覺得自己頓時遜掉了呢?台灣學音樂的學生,應該也會覺得自己的數學不行,這些課怎麼修啊?老實跟大家說,這些以音樂為學習主力的老美學生,乍看似乎對數學與物理不在行,但若卯起來學,還真不是蓋的!
在台灣要找願意做這個領域的學生並不容易,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學音樂沒賺頭。這類的人才一直都是缺乏的,要兼具音樂、電機、資訊、物理等多方面知識的人才當然非常難找。業界一直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才,如我這種音樂方面不太行的人,一樣也可以在裡面做一點小東西。但是,當我看到卡內基美侖大學的課程規劃,我馬上知道,若是這般扎實訓練的人多了起來,類似我這樣的半吊子肯定沒戲唱。
當然,我們很難從網頁上看出卡內基美侖大學在這整個課程的安排是否扎實?開課老師是否能夠教得好?這些這麼厲害的課,只是因應流行才臨時開的「應用課程」(在台灣很常做這樣的事嗎)?不過,卡內基美侖大學這樣子的做法,讓興趣明確的人能果決地走自己的路。簡言之,在美國,會修這種課程的學生,多半早就在高中畢業前就已經弄清楚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