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會抓你、壞人會綁架你…再用這些話『保護』孩子,對他成長會有3個負面影響

2017-10-19 11:44

? 人氣

ㄧ、行前訓練

出門前提早讓孩子知道我們將要去的地方是哪裡?到那邊要注意什麼事情?然後到達現場、要進門之前,再次簡單而具體地提醒孩子,甚至讓孩子有機會複述你要他注意的事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行為設限

即使已經做了行前教育,孩子到了現場還是可能因為好奇心而想到處探索。與其一直告訴他不可以做什麼,不如簡單具體地告訴他可以做什麼。例如:在餐廳點餐時告訴孩子:「你要在(你周圍的)這四塊磁磚裡面,一分鐘的時間,開始!」(讓規則變成一種遊戲);吃飯時告訴孩子:「如果要離開座位,你要先告訴爸爸媽媽。」去大賣場時可以說:「等一下你要幫忙爸爸推推車,所以手要握著推車哦!」「等一下你可以負責幫忙拿要買的東西,所以你要走在哪裡呢?」(讓孩子有事做,並且有機會思考問題)

三、對環境的正確認識

我認為,教導孩子認識環境的重點不全然在於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身教」。當我們對未知的事情感到抗拒與恐懼、對身心障礙人士因為陌生感到恐懼與排斥、對某些人事物因為刻板印象或偏見而產生攻擊與敵意,我們的態度與反應都影響著孩子未來如何與這些情境互動。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認識環境,很大重點來自觀察大人本身展現的態度跟行為。(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因此,若你想幫助孩子對這個環境有更正確的認識,進而保護自己,但不是經常處於提防與害怕的狀態,不妨花些力氣覺察自己對於環境的認識:

1)我們禁止孩子做的事情真的有危險嗎?還是來自我們自己對這些事情的害怕?或者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2)我們要孩子遠離的人事物,我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他們?或者來自我們的刻板印象?

3)我們要孩子遠離某些人事物,是否因為我們自己也總是採取遠離、而缺乏其他因應方式?

(編按)每天對孩子的教養都在為他獨立的那天做準備,父母身教對年幼的孩子影響尤其深刻,儘管出自於保護心態,但一味地威脅恐嚇,反而讓孩子的發展上侷限多於探索、自我懷疑多於自信。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