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政區劃分,每區的地價與治安皆有差異
以行政區域來畫分的人,通常對自己的生活範圍相當自豪,類似一種領地的宣誓,不容許侵犯或質疑。仔細瞧巴黎人的身分證,上面甚至會註明出生於哪一區。
高級社區「十六區」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富人區,聚集所有醫生、律師與高級顧問;而「第七區」則是富二代聚集之處,比十六區更貼近市中心,卻又保持住宅區的安靜與尊貴感,擁有一級地標艾菲爾鐵塔景觀更是羨煞人的優點。
「第一區」則是集合古蹟與高級酒店、商家的市中心精華地段,位交通樞紐讓生活機能更便利。一旦習慣了落腳處,沒有人不喜歡自己所居住的區域,即便是最貧窮的「第二十區」也不例外。
1.第三區:巴黎的正中心,逛街的好去處
一年朋友來訪,好奇心驅使之下,便到她位在瑪黑區正中心第三區的短租公寓寄宿了幾個星期。這裡向來是公認的巴黎魅力街區,充滿富有歷史的老街、拐彎就能發現驚奇的設計師小店,不知道去哪裡逛街時,巴黎人總是說:「去瑪黑吧。」公寓是樓中樓的挑高格局,天花板外露的橫木條,沒有電梯的老舊樓梯間,顯現了房屋的年代久遠,是典型的瑪黑區特色。屋頂有兩片可以向外張望的天窗,多半的時候見到是巴黎灰濛濛的天色;可以向外俯瞰的大窗,每日能見到在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們。
真正入住此區之後,首先樓下總是喧鬧至半夜的酒吧打擾睡眠,便會讓人相當感冒。而週末下午擠入購物人潮的窄小街道,以及老舊房子不斷出現漏水問題也終究讓人感到疲憊。「我雖然喜歡瑪黑區,但這裡適合逛街,不適合居住。」我下了這樣的結論。
2.十六區:奢華又夢幻的富庶的地段
每個巴黎人都對十六區多少都有些憧憬。嚮往入住賣價每平方米高達三萬歐元巴黎最富庶的地段,住家前有著藤蔓纏繞、黑色鑲金的保衛柵欄,幻想著會與正在遛狗的法國富豪不期而遇……然而拜訪過多位朋友位在此區的公寓,交通不便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住家走到地鐵站往往要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而入夜後附近均是住宅區,沒有任何商店或雜貨店,臨時需要添購用品都相當不便。「十六區是個美夢,但不適合我。」我這樣想著。
3.一區:小而巧的空間與具歷史意義中世紀古典建築
就這樣,一天我住進了一區的公寓。那是一棟沒有電梯的古典建築,爬五層樓梯讓人彷彿斷氣,然而門開之後的小巧走廊是轉換心情的小前奏,木頭地板踩著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響,一張足夠打麻將的四人餐桌、舒適到能夠馬上睡著的長沙發,以及臥室中長窗簾覆蓋下安靜而私密的空間,淋浴間是標準的巴黎尺寸,迷你卻足夠。有著小陽台的大窗,望出去是奧斯曼建築群所構成的迷人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