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日本2013年全面廢核,卻在2015年重啟,還打算在2030年,將核電占比拉高到20%。台灣計劃在2025年廢核,但台灣與日本相似,都是海島獨立電網,極度依賴火力發電,台灣是否有可能跟日本一樣,走回核電的老路?日本ESG專家分析日本能源政策,點出其能源結構難以改變的原因,我們可以此作為借鏡,反思台灣的能源規劃。
來看日本能源政策的現況。2017年的各能源別占比,煤炭占25.1%、石油占39%、天然氣占23.4%,也就是說,近九成仰賴化石燃料發電(圖5-14)。如何改變這個結構是日本未來很大的課題。
其次,日本幾乎都是火力發電。日本在2018年七月制定《第五次能源基本計畫》,根據其內容,目標在2030年以前燃氣比例要增加27%、燃煤比例下降到26%,再生能源則上調從22%到24%。該計畫的主旨為「思考更多元的發電方式」,不得不說其實有點模稜兩可。
特別是,全球都朝著廢除煤炭火力發電邁進的時候,日本卻走上自己的路,想透過先進技術提升煤炭發電效率,降低環境負荷。國際間對這種想法完全無法理解。
日本對核能發電的態度更是含糊不清,只說「盡可能減少核能依存度」。2011年東日本發生大地震,2013年核能發電完全停擺,2015年又再度啟動部分核能發電,截至2020年七月到現在已有四座核能電廠正在運作。目前核能發電的比例只有5%到6%,計畫在2030年前要提升到20%到22%。面對這項計畫,贊成與反對意見都有,相較於地震發生前核能發電比例有25%,現在政府的立場則希望在2030年以前,降低到3%以下。
《第五次能源基本計畫》就是在這樣痛苦的調整中出爐,不得不說內容仍屬曖昧的方向性政策。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比率在2030年預計提升到22%到24%,是現狀的三到四倍。對照《巴黎協定》的目標,在2050年以前CO2要減少八成,目前來看,這項標準遠遠不足,再生能源比率至少得提高到八、九成才行(圖5-15)。
為什麼日本的能源結構比例無法徹底改變呢?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利害關係者太多,無法由下而上形成共識。第二個理由是,大家都是在現行制度基礎上討論,面對新的課題自然會出現很多做不到的推託之詞,常使討論嘎然而止。
以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來說,發電時間帶被天候左右,電力的變動性成了一大問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靠太陽能發電的電力在白天因為發電量可以跟得上需求,所以價格便宜、買賣價格穩定,但到了夜間,電力卻是使用白天的蓄電量,供給有限,這麼一來夜間的電力成本就會提升。這種發電的不確定風險在歐洲是由消費者承擔,但以日本現行的制度來說,則是電力生產者負擔,完全要靠電力發電業者自身的行動來迴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