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影響睡眠品質還會變老!改善5個壞習慣,讓你夜夜好眠

2022-08-10 10:43

? 人氣

人類會因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配合自然節律來作息。(圖 / Pakutaso)

人類會因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配合自然節律來作息。(圖 / Pakutaso)

褪黑激素是由位於大腦深處的一個小小內分泌腺體,稍微帶點紅的灰白色豆狀小體─松果體(Pineal gland)所分泌。人類的松果體非常細小,長度5~8毫米,寬度3~5毫米,重量120~200毫克,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萎縮。有趣的是,女性的松果體比男性稍微大一點,或許這就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的原因。松果體的活動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它所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隨著陽光照射減少,一旦遇到黑暗則會增加,對晝夜節律的功能產生影響。除此之外,松果體還會表現出月、季、年的週期變化,更具有調節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功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松果體是透過眼睛來感應光線,當光線進入瞳孔到達視網膜的時候,眼球內部的感光膜會藉由視覺神經,將訊息傳達到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白天的時候,光線進入眼睛直達視交叉上核,夜晚的時候,視交叉上核會傳遞訊息到松果體;而傳達到松果體的光照量,會決定褪黑激素究竟要分泌多少。由於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隨著季節變化的晝夜長短,往往左右褪黑激素分泌的多寡。自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就遵行自然節律來決定早上何時起床,晚上何時睡覺。事實上,這是體內的松果體配合自然節律運作所導致。今天,松果體依然持續同一個模式運作,也就是說,不論古今,只要夕陽西下,天一黑,人類就會因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配合自然節律來作息。

除此之外,松果體對動物而言,也一樣扮演同樣的角色。春天的時候,動物體內的松果體感應到晝長夜短的信息,獲知應該是遠行的時候了;晚秋的時候,晝短夜長,松果體就會刺激動物毛皮的生長,以便度過寒冬。由於松果體的活動受光照的明顯影響,所以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牠們的松果體季節性變動特別顯著。在太陽不落的夏季,松果體的活動幾乎完全停止;在漫長而黑暗的冬季,松果體的活動相當活躍,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繼而抑制生殖活動。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居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由於冬天處在黑暗之中缺乏光照,褪黑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了下視丘(Hypothalamus)、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卵巢系統,因而婦女在冬天便停經了。而且,愛斯基摩的少女初潮往往延遲到23歲左右才出現近年來還發現,燈光和陽光一樣,同樣對褪黑激素的分泌產生抑制作用,如此一來,青少年性腺的發育,就不會受到減弱的影響,因此一般經常熬夜晚睡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性早熟的現象。

褪黑激素幫助人體建立規律的作息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3位得主找到了影響生理時鐘的因素,他們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是大腦中一個叫做視交叉上核(簡稱SCN)的地方起作用。影響人清醒或睡眠的是SCN處延伸出的兩束神經,這兩束神經與大腦中的松果體相連接。也就是說,主要是受松果體所分泌的褪黑激素影響。褪黑激素幫助人體從小建立規律的作息,胎兒在母體時就透過胎盤吸收褪黑激素,即使出生後一,兩週無法自行製造褪黑激素。然而,一旦斷奶之後自然就會自行分泌。褪黑激素的分泌在兒童時期達到頂點,青春期則開始減少分泌,而其他的荷爾蒙分泌攀升,藉以提醒人體已進入思春期。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褪黑激素的分泌持續減少,50歲開始呈現大幅度的下降,60歲之後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大約只有20歲時的一半,當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時,人體便開始顯露出種種老化的跡象。

近年來,全球醫學界對松果體所分泌的褪黑激素的功能日益了解,才使我們可以進一步窺視松果體的奧祕。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在人體內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監視著體內各種腺體、器官的運作;指揮各種荷爾蒙維持在正常的濃度;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使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降低心臟的負荷;還能減輕精神壓力、提高睡眠品質、調整生理時鐘、抒解時差的不適感。

褪黑激素是由負責神經傳輸功能的上皮胺素(Epithalamin)轉化而來。白天的時候,人類有意識的活動極為活躍,需要更多的上皮胺素來供應神經細胞;而到了晚上或靜坐時,情形卻恰恰相反,有意識的活動變少了,因此有更多的上皮胺素轉化為褪黑激素。可是,一旦眼球見到光,褪黑激素的合成就被抑制住了,這就是為什麼上夜班的人、深夜開燈睡覺的人,免疫功能會下降,比較容易罹癌的原因。研究發現,深夜明亮的燈光會減低女性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加雌激素的水平,使得夜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此外,精神病患者體內褪黑激素含量,明顯低於正常人。

補充褪黑激素和上皮胺素,可延緩老化

人類的衰老有許多科學上的論點,除了導因於DNA(去氧核糖核酸)尾端的端粒(Telomere)因為細胞分裂而縮短之外,隨著年齡增長,松果體分泌的上皮胺素(Epithalamin)就會不足,導致衰老。只要補充松果體所分泌的褪黑激素和上皮胺素,就可以延緩人體的老化。褪黑激素和上皮胺素這兩種荷爾蒙是相輔相成的,均由氨基酸組成,褪黑激素是由色胺酸(Tryptophan)跟5-羥色胺(Serotonin)所合成,上皮胺素則是由天冬胺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胺酸(Glycine)合成。褪黑激素在夜晚分泌,具有鎮靜作用;上皮胺素通常在白天分泌,能激發組織、器官的活性,改善因為年齡增長,晝夜節律失調、睡眠週期改變的現象。

每個人的睡眠是否深沉跟晝夜性週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晝夜性週期又是由體內與生理時鐘有關的幾個週期所控制,這些週期的作用就是維持人體生理時鐘跟外在環境步調的一致。松果體和下視丘(下丘腦)共同負責人體睡眠/清醒的週期,夜晚時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使人體的體溫下降,心跳減緩,身體處於輕鬆的狀態。凌晨1~5點的時候,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濃度會達到頂點,然而隨著曙光乍現,褪黑激素的分泌會逐漸減少,當曙光透過視網膜到達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的時候,會被轉化成信息告知松果體,松果體會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分泌不足,會改變人體睡眠的節律,也會嚴重影響睡眠的品質。

對人體而言,維持睡眠/清醒週期的正常非常重要,一旦這些週期遭受干擾,就會造成嚴重的睡眠障礙,例如有睡眠期延遲症候群的睡眠障礙者,其晝夜性節律則較遲緩,常常無法在正確的時間上床睡覺,有的時候甚至到凌晨3、4點,仍然毫無睡意。另一種睡眠障礙就是睡眠期提前症候群,這種人晚上8點就開始打哈欠,睡眼朦朧,卻在凌晨1、2點突然醒過來,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有這種困擾。尚有一種非24小時睡眠/清醒週期的睡眠障礙,它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清醒以及睡眠的時間過長,它們的循環週期甚至長達50個小時。科學家研究發現,事實上這些睡眠障礙都是因為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不足所導致,只要補充褪黑激素就可幫助晝夜性節律恢復正常。微量的褪黑激素就能讓人體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濃度,恢復正常的夜間水準,並且促使人們入睡。由於褪黑激素不會產生像安眠藥或鎮靜劑的依賴性跟副作用,因此很多失眠的人認為,褪黑激素的效果確實優於安眠藥。事實上,使用安眠藥和鎮靜劑,往往造成血壓飆高、頭昏腦脹,干擾正常的睡眠週期,破壞眼球快速以及非快速運動的睡眠模式。

降低褪黑激素的因素

現今許多人都有睡眠障礙,中老年人出現睡眠模式改變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夜間分泌的褪黑激素濃度降低,導致晝夜性節律變化。年輕時睡眠中的人體,到了曙光乍現的時刻,體溫會逐漸升高,然後自然甦醒過來;但是進入老年後,由於荷爾蒙週期改變,凌晨3、4點體溫開始上升,睡夢中突然醒過來,然後就一直睡不著覺,輾轉難眠直到天亮。人體血液中的褪黑激素含量以20歲左右的120微微克(pg)為最高,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褪黑激素的水平便年年的遞減下來,當你70、80歲的時候,血液中的褪黑激素含量,只剩60微微克左右。因此,下列幾項生活習慣必須避免:

1.晚上喝酒:酒精除了會破壞褪黑激素的分泌之外,還會干擾褪黑激素進入人體血液中循環的能力。

2.吸菸:吸菸會破壞褪黑激素的自然循環。

3.藥物:有些常用的藥物會嚴重影響褪黑激素的自然循環。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用於治療疼痛、發燒和炎症的阿斯匹靈(Aspirin)或是布洛芬(Ibuprofen),一樣會干擾夜間褪黑激素的正常循環。β阻斷劑(Beta blockers)這種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的藥物,同樣會干擾褪黑激素的分泌。

4.睡覺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看電視、打電腦、玩手機,這些電子產品發出的藍、綠波段的光,會引發視網膜壓抑大腦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使人呈現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5.睡前運動:夜晚睡覺前應該盡量保持身心輕鬆,就寢之前的運動會破壞睡眠以及褪黑激素的循環。

褪黑激素於1958年被發現,1982年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神經學教授頭銜的理查.霍特曼(Richard Wurtman)博士,開始研究其在睡眠中的作用。1993年,他的實驗室要求20名年輕人在中午走進黑暗的房間,閉上眼睛。服用褪黑激素的10名年輕人,在6~9分鐘之內入睡,其餘的10名年輕人一直保持清醒。這一發現引起了轟動,但霍特曼當時警告「人們不應該在未徵詢醫生和專家的意見之下,自己服用褪黑激素」,他擔心劑量過多,可能會改變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晝夜節律。

睡前只要使用2小時帶有背光顯示器(都是藍、綠波段的光)的電子產品,就可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22%從而引發睡覺時間減少、易被打斷等睡眠問題。霍特曼認為,只要關閉諸如智能手機、電視機、平板電腦、電腦螢幕、電子郵件之類的設備,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在黑暗中放鬆身心,便可以自然刺激人體正常分泌褪黑激素。

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光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控制睡眠的褪黑激素容易受到光的影響。平常有靜坐習慣的人,他們夜間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比一般人高。此外,像白天運動曬太陽也有助於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夜間的運動則適得其反。所以,想要避免大腦中松果體太快老化,維持體內正常的褪黑激素濃度,享受夜夜好眠,建議你要少食、多運動、曬太陽,從事靜坐冥想,並且過個規律,節制的正常生活。

作者介紹|林慶旺

台北市人。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日本國立東北大學研究生。曾任國內最大書籍翻譯公司總編輯,專職英、日文書籍翻譯及審譯工作,尤其擅長醫學書籍,開啟台灣家庭醫學叢書的風潮。

1995年從美國引進《褪黑激素的奇蹟》(The Melatonin Miracle)一書,為該書國際中文版監修者,一年10刷的紀錄,創下台灣醫學書籍銷售奇蹟。該書中文版出版至今近25年,依然熱銷中。曾經為時報文化(8本譯作)、台視文化、華視文化、中華日報、遠流、世茂、文經社、元氣齋、常春月刊等幾十家出版社翻譯無數暢銷書。

西元2000年夏天移居美國洛杉磯,對於醫學的熱愛一如往昔,茲將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中,所吸取的國外最先進醫學知識,分享給時報讀者,如何健康的活下去,享壽120歲的玫瑰人生。

著有《健康活下去:長壽.睡眠.飲食.醫療的身體革命》、《太陽醫生:更免疫、更年輕、更聰明、更長壽、更苗條的陽光療法》(時報出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原標題:夜夜好眠的關鍵:褪黑激素)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