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夜上海」的誕生竟跟「賽狗」有關?學者揭密往日盛景:時髦貴婦雲集、比賽狂熱刺激

2018-07-20 14:35

? 人氣

跑狗場巨型的探照燈,將夜晚照明得如同白晝。除了電力,跑狗展現的爆發力與快感甚至令賽馬相形失色。

另外,跑狗場也善用現代行銷手法,除了舉辦聚會邀請貴族名媛成為飼主,形成名人代言的概念,更大篇幅登報廣告,詳列地點、購票方式、以及各種優惠;開場前也會施放煙火與表演助興,甚至在狗場中造出園林景色,可以邊吃喝邊觀賽,更以大眾化票價吸引觀眾,下注金額還可以多人合注。在這樣精彩刺激的吸引力下,《晶報》的報導 (1928 年 8 月 24 日) 甚至記載:「小學校之學生,閨閣中之驕女,曩有數金,即奔赴賽狗場,一決雌雄。」跑狗無疑成為當時最時髦、最熱門的休閒活動之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跑狗的第三個重要意義,則是對於女性地位的提升。在這裡必須補充賽馬的歷史脈絡,早期上海的賽馬是只有具備會員資格的男性可以參加,而入會又有嚴格的門檻,條件除了身份地位,還有社會關係,像是華人就無法入會。後來華人自行開設了兩座賽馬場,但也不准女性入會。直到 20 世紀初,女性才被允許成為附隨會員,附隨會員的條件是必須依附著具備會員的男性親屬。但跑狗不同,跑狗總會歡迎所有女性成為會員,因此當時上海的三座跑狗場有非常多的女性會員。

張寧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1929 年有一位張夫人在逸園狗場掉了錢包,因此登報以一百元懸賞錢包,張夫人的錢包裡放了證明會員資格的徽章共三枚(代表三座跑狗場)、化妝品、珠寶以及印章等重要物品。三家跑狗場各開賽兩天,一週有六天皆有賽事,會員還可以攜帶朋友入場,而會員也經常是賽狗的主人,如果賽狗贏得比賽,主人也可以上台接受表揚,這顯示女性的社交生活空間因為跑狗而大為擴展。

1936 年 1 月跑狗頒獎典禮。(圖/資料來源—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研之有物提供)
1936 年 1 月跑狗頒獎典禮。(圖/資料來源—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研之有物提供)

是賭博還是運動?

上海的跑狗文化有幾個重要的關鍵字:「運動」、「賭博」、「現代性」,張寧逐一對這幾個關鍵字做解釋。

「運動」作為一種休閒活動,它與殖民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是人們對運動太習以為常,而忽略了它與殖民文化背後的關係。張寧指出,像是臺灣的國球「棒球」,就是日治時期引進,但棒球的起源又來自美國。而另一項熱門的運動──籃球,也是發源自美國。臺灣有一句話說「本省人打棒球,外省人打籃球」,這就是因為傳播路徑的不同,籃球是在二戰後才流行,與當時在臺美軍和 YMCA 有關。而像是香港人喜愛的足球,是受到英治時期的影響。張寧表示,這些都顯示了運動與殖民的高度相關性。

過去談到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總是從政治制度與思想切入,但很少談到活動。活動從西方傳入東方後會產生怎樣的變化,「運動」是很合適探究的題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