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女性的白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發生了性狀的改變,比如黏稠腥穢,這就屬於穢濁不清。所以,「帶下病」在中醫上就被認為是濕病的一種。
如果濕邪侵犯皮膚,就會出現濕疹、疱疹流膿等症狀,這也是穢濁不清的表現。
2. 便完不乾爽,大便沖不淨,小便淋漓不盡──濕性黏滯
「黏」是黏膩的意思,「滯」是停滯的意思。濕邪致病有黏膩、停滯的特點。有的人清晨大便後,發現大便黏,不容易擦乾淨,別人用一兩張紙就行,他得用三四張。而且,有可能沖一次水還沖不乾淨。 還有的人在小便時排尿不暢,有淋漓不盡的感覺。這些就是濕性黏滯在症狀上的表現。
濕性黏滯還體現在病程上的纏綿性,患病時間比較綿長,病情膠著難解,反反覆覆,不易除根。
3. 下肢容易水腫──濕性趨下
《黃帝內經》中說:「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我們說:「水往低處流。」濕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濕邪容易侵襲腰以下的部位。 比如,水腫就多以下肢比較明顯,風濕性關節炎也以膝關節、踝關節的腫痛比較常見。如果濕病患者走路或上下樓梯都提不起腳,這時就要重用除濕之藥了。
4. 臉色蒼白,精力不濟──濕為陰邪,易傷陽氣
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陽氣在人體內是一種開拓性的存在,可以說是一支前鋒部隊,如果阻滯了它的前行,被阻遏的地方就會氣機不通,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症狀。
比如,如果濕邪困住了肌表的經絡,肢體就會覺得疲乏沉重、懶得動;如果濕邪阻於中焦,就會胸脘痞悶;如果濕邪停滯在下焦,氣化不利後就會使得小便短澀。
被濕邪困住的人,陽氣通常都不會太旺盛,人也變得精神不好、懶得說話、體力不濟。那些特別喜歡宅在家裡不想動的人,就極有可能是體內濕氣太重所導致。
作者介紹|路志正
在中國中醫界備受尊崇的雜病聖手,擅長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與身心同治。上承濕病理論和臨床證治經驗,抓住濕病要害,創新性提出「北方亦多濕」論,提出「百病皆由濕作祟」主張。治療理念強調輕靈活潑,恰中病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奇点出版《除身體的濕:調理脾胃病、皮膚病、慢性病、三高病》(原標題:你被濕邪入侵了嗎? 要注意四個身體警訊)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