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們這些年的軌跡,我很納悶,為何兩人的職涯發展差異如此之大?為何A獲得自己夢想中的工作機會後,卻這麼快又重操舊業?B在艱困的情況下,又是如何從中找到工作的樂趣?或許是因為,A雖然渴望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但他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才覺得有意義。他想要追求的「意義」,可能是觸手可及的成果或成就感,他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工作(也就是現在的工作)。
反觀B,他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能善用自己的優勢,把握成長的機會,進而找到工作的意義。A和B的職涯發展差異,取決於是否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擅長什麼?總結來說,「自我了解」決定了職涯的方向。
翌年年初,我們陸續接到兩人來電告知,他們申請公司內部轉職成功,都成功調到了人資部門。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做出改變,電話那頭傳來的是充滿興奮和期待的聲音。替他們開心之餘,身為作家的好奇心使然,很想知道這兩人的後續發展,究竟他們的職涯發展又是如何呢?
到職後才發現不喜歡這份工作怎麼辦?
許多上班族向我們吐露內心的不滿,覺得自己不適合目前的工作。然而,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嘗試尋找自己擅長的工作崗位,也沒有試圖彌補自己的不足,而是把大多數的精力花在抱怨「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儘管他們可能也會尋找新的出口、選擇離職,但以A的例子來看,盲目轉職調到新的工作崗位,卻也不見得適合自己。根據每年各家人力銀行統計結果,均顯示每十名離職者就有六名表示後悔離職,尤其當中有四人,更是進公司不到三個月就離職。離職的原因十個當中有六個與工作內容有關,比例遠高於人際關係問題,主要原因是「實際工作與原本的預期大相徑庭」。
不僅如此,新進員工的離職率正在逐年攀升。根據企業公布資料顯示,近幾年的新進員工平均離職率高達49%。好不容易擠進公司窄門,但每兩位就有一位會在一年內離職,這並不是可以等閒視之的問題。「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亦非無稽之談。比起對薪水或上司不滿,大部分的離職理由都是對工作不滿。時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甚至會以「踏入職場就是準備退休的開始」或「等退休的上班族」自嘲。
諷刺的是,相較於求職者,在職者的焦慮感反而更重。這是為什麼?因為至少求職者還懷抱著希望,殷殷冀盼著隧道的盡頭終將有出口。然而,在職者踏入職場生活後,卻難以描繪出未來的願景。即使想轉換跑道換新工作,也已經為時已晚。當一個人看不見希望時,就會對生活失去動力,像詩人但丁在《神曲》(Divine Comedy)描述地獄入口處時,寫道:「入此門者,必將斷絕一切希望。」看不見希望的地方,正是地獄所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