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具有降低購屋自備款的優勢外,實品屋或帶裝潢銷售的產品,還有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連同裝潢費用的貸款,銀行是用房貸利率一點多%去核算,若是分開計價的方式,通常裝潢費用申請信用貸款,利率就會高到三點多%,相對高,所以一般而言,現金不夠充裕的購屋族才會考慮入手實品屋、廣告戶。
進一步來說,一般建商銷售實品屋、廣告戶,其裝潢大部分涵蓋木作裝修、沙發、餐桌椅等,實際看屋時,裡面更是什麼都有,包括家具、家電、寢具及擺飾品等,但多數業者交屋不含家電用品,因此消費者若是購買這類產品,購入前一定要一一釐清,免得事後衍生不必要的糾紛。
戶別不見得一定差
另外,一般認為實品屋都是拿戶別比較不好的,像是車道上方、位於四樓戶別、面嫌惡設施等,來做包裝銷售。不過林佳賢表示,有些則會拿個案主力產品、戶別較多的房型來做實品屋,不見得就是較差戶別。
幾年前小坪數產品當道時,一個案場就有做五、六種不同風格的裝潢給消費者參考,直接讓消費者挑選他要哪一種風格,連同裝潢一起銷售,不過近兩、三年來,像這樣的銷售狀況變少了,主要因為預售時就反應熱絡,根本就不需要做實品屋;再來就是原物料上漲,業者開始不傾向多做幾間不同的實品屋、樣品屋,以降低行銷成本。
製作實品屋有多年經驗的哈赫蒙室內設計事務所總監吳家豪即表示,業者找設計師做實品屋,通常預算已經確定且都不高,等到將來做好實品屋,消費者喜歡購入後,不管業者發給哪一間設計公司接手裝潢,直接複製即可。業者賣給消費者,實品屋的裝潢通常無法做變更,但好處是消費者少了跟設計師往返溝通的時間。
實務開箱成本計算
從上述分析可知,實品屋或帶裝潢的廣告戶,實務上的確藏有不少「眉角」;但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應該還是:買實品屋,CP值真的比較高嗎?真的有撿到便宜嗎?
吳家豪舉例,「假設你買的這間實品屋,裝潢費用是200萬元,業者一定也想從中獲利,業者可能成本控制約7成左右,計140萬元,除了賣房子有賺之外,業者從賣掉裝潢再賺60萬元。因此他們通常一開始就會以預算140萬元,來尋找可以配合的設計師施做實品屋。」
當設計公司決定接案時,設計師也會控制他們的成本,大約在90萬元左右的裝修成本,而且為了滿足建商的要求,多數設計公司自然在施作時,普遍「工差料粗」,哪邊能省、能偷料就盡量省、盡量偷,譬如抽屜底板,原本要用四分的,施作時改用兩分,又或者找比較便宜的材料來做,如壁紙找庫存、出清的,看起來漂亮就好,只要不易被察覺就好。
換算下來,以140萬元的業者預算,設計師的成本約90萬元,約佔預算65成;若消費者自己以200萬元的預算找設計師,設計師大概用130萬元的工料來施作,這與透過業者得到的工料90萬元,相差了40萬元。
儘管自己張羅裝潢,品質可能較佳,但是消費者必須不斷地跟設計師來回溝通,另一方面就是必須多準備購屋自備款,以及要有心理準備,裝潢費用貸款較高的信用貸款%數。當然,這其中沒有絕對的好壞,端看消費者的需求而定。
至於驗屋保固的部分,業者找來設計師施作完實品屋,設計師向業者保固一年,而當實品屋銷售出去之後,則由業者向消費者保固,通常期限也是一年,由業者的工務來做維護。
前期投入也是成本
總之,一分錢一分貨,購買實品屋、廣告戶,多是因為自備款現金不夠充裕,因此消費者需要權衡。如果對裝潢或風格要求很高,一開始另找設計師裝修就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建商也是先幫消費者代墊款給設計師去施工,其中包括冗長往返的設計規劃跟溝通,無形中已先幫消費者節省下不少時間,像這些前期的工作投入,不都是成本嗎?
(文/朱福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