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段嘉許對她的印象會一直停留在她最黑歷史的時期。
就算撇開桑稚對他的情意不談,光是一個長輩老用對待小孩的口吻對待已經成年的大學生就夠彆扭了,更何況桑稚又不只把段嘉許當成哥哥,自然沒有不介意的理由。
所以在兩人重逢後,她才常會刻意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打破段嘉許的這個習慣,告訴他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需要他處處關照的孩子了。
反觀段嘉許這邊,由於他並不是隨著時間成長的那方,自然不會像桑稚一樣那麼介意年齡這件事;再加上他對桑稚的情感本身就有一個明確轉化點(跨年夜),在真正動男女之情之前,他也確實是以哥哥的身分對待她,當然不需要在意年齡了。
不過在知曉自己的心意後,段嘉許也還是會有認真介意年齡差的時候。畢竟想法一旦轉變,他也會像桑稚一樣開始意識到兩人年齡差帶來的阻礙。
親暱的邊界
另一個和年齡差有關的問題,會回到開頭提過的台詞很油這件事。
老實說,我覺得說話油這個設定本身並沒有太多問題,畢竟這是愛情作品,總不可能每部作品每個人都設計成溫潤如玉、風度翩翩的樣子。可之所以這部作品會有那麼多爭議,是因為故事起點的女主角是未成年。
一個成年人對未成年人說油膩的話本就多少有鼓勵犯罪的疑慮,再加上原著又沒有把段嘉許的邊界感拿捏好,沒有清楚分割他對桑稚從「對妹妹的關照」、「對暗戀對象的喜歡」到「對女朋友的親密」的差異,而是從頭到尾用同個方法在塑造段嘉許的不要臉,這才是問題所在。
我知道段嘉許人設上就是一個會撩又不要臉的男主角,但設定歸設定,對妹妹的不要臉也不可能跟對女朋友的不要臉是同個形式吧?如果用對妹妹的不要臉去對女朋友也就算了,可它是用對女朋友的不要臉去對待一個未成年的小孩,爭議自然少不了。
所以我才會說我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原著,因為我整部看下來並沒有明確看到段嘉許身為男主角的角色層次,即使我明白他對桑稚有從妹妹轉成愛人的變化,但這個變化並沒有透過字裡行間鋪陳出來。
然而在電視劇裡,這個問題就明顯被改善非常多。
電視劇不只刪改了許多橋段,盡可能減少台詞本身帶來的油膩感,也額外加入許多鏡頭去鋪墊男女主角的態度轉折。比如透過段嘉許和公司同事的對話,鋪陳他認知到自己玩笑開過頭並改正的劇情;或是透過桑稚與室友的情感諮詢,鋪陳她對段嘉許的應對進退等。
這些劇情都有幫助提升作品的立體度,讓男女主角不再流於扁平或言情化,更像真實存在的人物。
另外,我覺得演員的詮釋也是幫助品質提升的一大關鍵,特別是飾演段嘉許的陳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