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冷不防的拋出一個針對性的問題:「你會不會覺得無法做以前那種長篇幅的知識內容,是一種對流量的妥協?」沒想到啾啾鞋奇快的接招:「我不覺得,因為妥協意味著你要對一部分不想做的事情進行讓步;我不會糾結影片的時間,我在乎的是有沒有辦法分享自己學到的種種知識。」他說不論是 3 分鐘還是 30 分鐘,自己熱愛創作影片這件事是不會改變的,如果觀眾喜歡長時間的影片,他也會樂於改變,重點是傳遞知識帶給他的成就感與使命,這部分他絕不妥協。
「所以現在你覺得提到『啾啾鞋』,觀眾會直覺的想到什麼?」啾啾鞋稍微想了一下:「『冷知識』跟『科學知識』吧。」
台灣的 YouTube 發展超乎我的預期!
我很好奇「知識產業」在台灣為何還沒有迎來火紅的趨勢?啾啾鞋給我的答案頗為意外:「我想是因為高工作時數。」忙碌一天後,當人們回到家就想放鬆,沒有餘力再吸收深度的內容;有些人也許會質疑:「中國工時也很高啊!為什麼他們就那麼努力的在學習?」啾啾鞋以地理條件角度分析:中國的上班通勤時間能長達 1 至 1.5 小時,因此用戶很習慣以手機下載 Podcast(播客)或閱讀電子書,但台灣騎個摩托車或搭捷運 20 分鐘就能到公司,其實很難完整吸收一集節目。更何況,既然上班都已經這麼不情願了,很合理的會優先選擇聽音樂或是追劇等娛樂內容。
「我相信台灣想自我成長的人一定也有,但整個產業的偏好還沒往這領域傾斜,因此現階段創作者能獲得的資源並不多。」啾啾鞋也希望能製作出像 Discovery 一樣高質量的知識型節目,但這種製作成本高昂、觀看數不高的內容,盈利模式往往難以建立,最終還是得回到短小精練的知識主題,這也是他現在面臨的挑戰。
中國 13 億人口,即使知識產業只佔 5% 流量也很驚人,在一個大的經濟體量下發展知識內容一定會有其優勢;但每當啾啾鞋研究國外的知識節目與團隊,看到彼此的差距時並不會感到失落,反而還有種興奮感:「這跟 5 年前我預想台灣 YouTube 的未來一樣,我當年就盼望會有越來越多人在這分享有趣的內容、節目、甚至拍 Vlog;現在看來我們的發展真的超乎預期!」面對現實困境,有些人看到的是落差,但啾啾鞋看到的卻是更大的發揮空間。
我們的教育,是一場「軍備競賽」
在專訪的過程中我想起一段往事:「你知道嗎?我以前在學校做職涯性向測驗的時候,測出來是『農夫』耶!」啾啾鞋興高采烈地回我:「我也是『農夫』啊!園藝什麼的,但完全沒有人跟我解釋測驗結果。」很高興我們有雷同之處,但我更好奇啾啾鞋怎麼看待我們的教育,及社會對我們職涯探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