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時代結束,債券是否還能幫你降低投資組合風險?

2024-01-23 10:40

? 人氣

延伸閱讀:0050、00692、00850都是市值型ETF,該選哪檔?專家列出6條判斷準則

傳統資產配置隱含更大的利率風險

因此債券過去強勁的表現,是傳統資產配置能夠發揮避險效果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更深入地去探究背後的原因,其實有其歷史的因素,因為主要受益於過去長期都是降息的大環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圖13可以看到從2000年至今,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價格的比較。通常債券殖利率的走勢會和債券價格呈反向關係,在2000至2021年這段期間,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的持續下跌,公債價格就持續穩定上漲。

圖13: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價格比較(2000-2021)(圖/遠流)
圖13: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價格比較(2000-2021)(圖/遠流)

事實上,如果再拉長時間來看,從1980年代開始,我們都是身處在一個長期降息的大環境,這段期間債券受益利率持續降低,因此推動價格穩定上漲,形成債券歷史上罕見的大牛市,這也是為什麼債券在這段期間能有效對沖系統性風險的背後因素(參圖14)。

圖14:長期降息推動債券價格上漲(圖/遠流)
圖14:長期降息推動債券價格上漲(圖/遠流)

所以傳統資產配置在過去配置大比例的債券,確實在碰到股災時提供了很好的避險效果,只不過這種投資組合背後也隱含著更高的利率風險,一旦金融市場大環境改變,利率趨勢反轉,就無法發揮避險的效果。

2022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聯準會因為通膨高漲,一年內升息了七次,總共17碼,聯邦基準利率也從0%至0.25%拉升至4.25%至4.5%之間。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暴力升息,在利率急速拉升的情況下,造成股債市同時大跌,標普500指數最大跌幅為-24.0%,連原本過去被當做避險資產的債券,也都曾出現超過-15%的跌幅,比如「Vanguard總體債券市場ETF」(BND)最大跌幅為-15.5%、「iShares 7-10年期美國公債ETF」(IEF)最大跌幅為-16.9%,「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最大跌幅為-34.1%,其中長天期公債的最大跌幅甚至超過三成。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是過去經典的股六債四保守組合,也出現-20.9%的大跌,最大跌幅超過兩成。

但如果投資人對歷史背景有足夠的認識,就知道這種利率風險其實在過去市場一直都存在,只不過現代多數投資人所身處的投資環境,都是在過去40年的降息循環階段,也習慣每次一發生股災,就會出現聯準會降息救市的措施。所以對這種隱含的利率風險並沒有足夠的認識,也很容易誤認,過去傳統投資組合的表現可以延續到未來。

這讓我想起風險管理專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曾經在《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書中舉過一個經典例子,有隻火雞從雞舍出生後,每天早上都有人餵牠吃東西,所以在牠的認知中,這種好日子會持續下去。直到感恩節前夕,牠才發現自己已成為人類餐桌上的一頓大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