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賢是當時即將陷入危機的社會中,一位力挽狂瀾的公務員,然而,隨著金大中政府的決定,韓國依然走上了與韓詩賢所希望的不同的道路。歷經產業結構陣痛後,韓國經濟體制強壯許多,生存下來的財團也更加強健。然而,經濟改革也對韓國社會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1998年合約生效後,南韓的失業人口高達130萬人,自殺率飆高,IMF不重視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的問題顯而易見。
看看韓國,想想台灣
對於當時的南韓來說,政府機關所要面對的問題是:解決燃眉之急的外匯問題,還是改變整體的經濟結構。這個「二選一」的情境,不單單是1997年的韓國人所面臨的,台灣人也其實也難以迴避。台灣人要面對的問題是:要賺「快錢」,還是要改變整體的經濟結構?
這次的九合一選舉,高雄前所未見地成為選舉熱度最高的選區之一,其討論度如此之高,與新當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有密切關聯。韓國瑜主打「承認九二共識」,也認為開放陸客是振興高雄觀光業的好方法。開放陸客,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為高雄帶來經濟成長,但是背後卻有風險,旅遊業本來就有淡旺季之分,靠短期陸客蜂擁而來,卻不思改進,讓不只陸客的世界各地觀光客「自己想來」,等陸客新鮮感過了、口耳相傳台灣不好玩又愛騙陸客,到時觀光業該怎麼辦?兩岸關係敏感,若之後對岸政府又限縮陸客來台,觀光業又該怎麼辦?長期來說,高雄現在真正面臨的問題是產業轉型,從高污染、高勞動的重工業城市轉向高科技產業或是發展其他文創產業。執意要賺「馬上看得見的快錢」,真的是治療「又老又窮」的解藥嗎?
常常將韓國視為假想敵的台灣人,都應該了解韓國這段經濟改革的過程,看看韓國,想想台灣。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