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臺灣退化關節炎盛行率達15%,等於每6.5個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問題。在經濟部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攜手博晟生醫16日舉辦成果發表記者會,展現博晟生醫以來自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共同研發的「兩相材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研發出國內首件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目前已取得臺灣TFDA認證,成功協助許多患者,為國人打造健康樂活新「膝」望。
再生醫學綻放成果 建立臺灣膝蓋軟骨手術里程碑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2050年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預估達15.5億,佔全球人口15.8%;其中,亞洲高齡人口比最多,同時,隨著全球高齡化、慢性病患增加,或運動造成的膝蓋損傷,全球骨科醫療器材市場將持續成長。工研院與博晟生醫在骨材創新研發上,始終堅持不放棄,才能讓外界見證一路以來的跨領域產業化成果。博晟生醫以來自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共同研發的「兩相材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研發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目前已在國內完成臨床試驗並取得臺灣TFDA認證,建立臺灣膝蓋軟骨手術里程碑。
劉文雄指出,面對高齡化挑戰與再生醫療帶來的契機,工研院積極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投入健康樂活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期以科技為人們帶來更健康的生活品質,未來期待有更多再生醫學成功案例造福人群,也能夠將臺灣醫療產業推向國際。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根據Med device tracker研究指出,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進行人工關節替換手術逾95萬例,並以4.9%年增率攀升。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每2人即有1人有退化性關節炎,也讓脊椎骨材、生物性骨材與創傷固定產品占比持續升高;其中,又以膝關節為關節重建最大需求產品。
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合作研發相關骨材,並技轉美國醫材大廠美精技,再由博晟打造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除為患者規劃完整的術前評估與術後復健計畫,也透過APP來蒐集數據、追蹤術後諮詢與照護,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照護服務,博晟生醫預計在2021年初上櫃,未來更希望透過與工研院持續合作,開發其他部位的相關再生醫學產品,為患者帶來新福音。
圖2
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合作開發出「兩相材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之後與博晟生醫研發出國內首件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不須離開手術房與體外培養細胞、一次手術即可完成,利用微創達成自體軟骨修復,手術約40分鐘即可完成,可一次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目前已在國內完成臨床試驗並順利取得臺灣TFDA認證。
經濟部長期投入臺灣高值利基醫材的研發能量,以科技專案支持關鍵領域的技術研發,在2018年已投入157.57億元科專經費,其中法人科專為134.28億元,創造35.2億元技轉及產業服務收入,成果豐碩。
工研院指出,16日這場成果發表記者會,對生醫產業有兩項指標意義,第一是博晟生醫是國內首件自主研發再生醫學類取得TFDA Class III之醫材,代表研發期甚長的生醫技術,在科技專案多年耕耘擘畫下,已逐漸開花結果;第二是再生醫學的趨勢與潮流,臺灣在十年前已領先展開,此項技術在2008年即完成技術轉移,經歷多年的耕耘收案,才能在今年綻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