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華民國的諾曼第登陸─怒江戰役80周年

2024-05-12 07:20

? 人氣

在紀念諾曼第登陸80周年以前,我們不能忘掉反攻滇西的國軍英烈。(美國國家檔案館)

在紀念諾曼第登陸80周年以前,我們不能忘掉反攻滇西的國軍英烈。(美國國家檔案館)

今年是諾曼第登陸的第80個年頭,提起這場改變世界的戰役,人們首先聯想到的畫面就是在奧馬哈灘頭慘死的美國大兵們。他們的犧牲,不只確立了納粹德國的垮台,同時也為當今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體系打下基礎,確實是一個最偉大的日子。不過在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快一個多月前,由國軍主導的另外一場登陸行動也在上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諾曼第登陸比起來,1944年5月11日這場橫渡怒江的行動規模小了許多,也安靜許多。這天隸屬國民革命軍第20集團軍第54軍的第198師和第36師將士搭乘橡皮艇、竹筏以及木船強渡怒江,向西岸的雲南日軍佔領區發起進攻。這場戰役的發起,是為了策應中國駐印軍對緬北的反攻,打通從印度通往雲南的陸上交通線。

屬於陳誠「土木系」的第54軍發起進攻的同時,第11集團軍第6軍新編第39師、第71軍第88師、第2軍第33師、第76師也從惠仁橋、打黑渡及三江口三個方向渡過怒江,向紅木樹、平戛、滾弄發起攻擊。與在諾曼第灘頭的德軍不一樣,駐防滇西的日軍第56師團要等到12日才反應過來,雙方在高黎貢山爆發激烈戰鬥。

而當第54軍與第71軍兩支國軍嫡系部隊向怒江發起進攻的同時,國內的中國部隊正在面對日本支那派遣軍凌厲的「一號作戰」攻勢,湯恩伯將軍的第31集團軍被打得潰不成軍,第1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將軍棄守洛陽,呈現一片兵敗如山倒之勢。在國內戰局如此不穩之際,國軍卻將最精良的部隊集中到滇緬戰場作戰,讓人對蔣中正的佈局大感問號。

事實上對於到底是否該把國內精銳部隊集中到海外戰場,蔣中正也曾經感到非常掙扎,甚至為此與史迪威(Joseph W. Stillwell)將軍、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有過爭論。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蔣中正最後妥協,將手中最好的部隊投入到滇緬反攻呢?這樣的投資,又是否值得呢?透過訪談參加過怒江戰役的老兵曹英哲將軍,我們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54軍將士渡江,向高黎貢山的日軍發起攻勢。(美國國家檔案館)
54軍將士渡江,向高黎貢山的日軍發起攻勢。(美國國家檔案館)

老蔣的大戰略

針對到底該不該反攻滇緬,其實蔣中正一開始的立場與史迪威是一致的。因為盟軍如果願意將大量的武器裝備投資到滇緬戰場,代表中國的戰略地位得到尊重,也能夠解決滇緬公路在1942年5月被切斷後,國民政府只能透過駝峰空運取得少量物資的尷尬局面。所以蔣中正一開始是恨不得反攻緬甸,甚至期望美國直接派正規軍進入亞洲大陸作戰。

然而美國的政策,很明顯是偏向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以打倒希特勒(Adolf Hitler)為優先的「歐洲第一」(Europe First)戰略。事實上,若不打倒納粹德國,盟軍也難以冒著德國潛艦干擾的風向,經由大西洋將物資運送到印度,然後再從駝峰航線運往中國,因此「歐洲第一」的戰略其實是正確的,老蔣也只能無奈接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