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要到明年才真正屆滿一百年,但由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主辦、風傳媒協辦的思沙龍活動已迫不及待,在今年就選定了「百年烏托邦實驗大反思」這個題目,準備從歐洲、拉美、東南亞來觀察這一個世紀的共產主義烏托邦實驗,並嘗試從中梳理出對未來的參考指引。
在4月16日的首場思沙龍活動中,主辦單位先播放了紀錄片《1989》,以1989年政治變革作為整場主講的楔子。擔任主講人的《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順著1989之後的歐洲情勢,分就歐洲當代的安全危機、經濟危機與難民危機,來談這場思沙龍的主題:「大崩潰後是大危機-歐洲的難民、宗教、恐怖主義難題」。
【延伸閱讀】思沙龍》當「兩個」歐洲變成「一個」的那一年:紀錄片《1989》
郭崇倫說,歐洲在1989年之後並沒有變得更安全,其中許多的戰亂與蘇聯的崩潰都難脫關係。弔詭的是,過去由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存在,歐洲的北約與華沙陣營反而能夠保持恐怖平衡,相對地維持了一個和平局面。如今的歐洲已經不會再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各國反而使用傳統武器來解決爭端。
至於蘇聯崩潰被認為是「歷史的終結」,人類的經濟制度應該朝向市場經濟來發展。但是從200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讓大家又開始反思:市場經濟是不是唯一的方式?資本主義是不是有它的內在缺陷?我們有沒有辦法解決?
郭崇倫也提到,《1989》這部紀錄片讓他非常感慨。因為當年有許多難民要經由匈牙利逃往奧地利,這條路線也是現在歐洲難民潮所走的同一個路線。那個時候的匈牙利拆除了圍牆,但現在卻是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把這些邊境上的圍牆重新樹立起來,還美其名為「邊界控制」。歐洲似乎在走回頭路,這也是郭崇倫認為難民危機應該名列歐洲當代三大危機之一的原因。
一、蘇聯崩潰與安全危機
戈巴契夫在1985年當上蘇共總書記,他和他的政治局完全沒有料到蘇聯會崩潰。當然,蘇聯的崩潰原因不只一端,當時的蘇聯固然有嚴重的貪污、腐化、造假等問題,但這些弊端並非在1980年代突然出現,而是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蘇聯的經濟發展雖然停滯,但預算赤字並不嚴重(小於GDP的9%),跟今天的南歐諸國的淒慘境況相比更是天差地遠,難以解釋蘇聯為何崩潰。
【延伸閱讀】終結冷戰推手》前蘇聯末代總書記戈巴契夫歡度85歲生日 兩面評價在人間
蘇聯在布里茲涅夫的時代,對於政治一直採取高壓的管控手段。許多知識分子與反對勢力(像是氫彈之父沙卡洛夫)都被關進集中營,或者被驅逐出境。而且這種高壓的手段不只是在國內實施,包括對國外也一樣毫不留情,包括1956年在匈牙利、1968年在捷克、1980年代的波蘭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