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矽谷每年有幾個大拜拜的場合,上上週舉行的加速器始祖Y Combinator的新創Demo Day也是其中一個,照慣例現場擠滿了口袋裡塞著支票簿的各路投資人。由於這幾屆YC畢業生硬體新創數目的上升,我的合夥人這次也特地飛到灣區出席捧場。
而據他們說,這屆畢業生的流行語是:「⋯⋯而且我們是可獲利的!(… and we’re profitable!)」每一組新創不管做啥阿貓阿狗生意,簡報最後一定都高喊這句,就像我們小時候演講最後總是高喊「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一樣。
對幾乎完全錯過精實創業熱潮、只以局外人身份觀察幾年的我來說,這確確實實是這個浪潮的一大戰略轉進(pivot)。尤其是過去這幾年YC幾乎就是精實創業的代名詞,畢業生在Demo Day總是亮著各式各樣的KPI成長曲線,例如下載數或者每日活躍使用者數,也會侃侃而談怎樣從使用者身上榨出營收來(monetization),但就是絕口不提獲利,在「成長」面前,「獲利」幾乎像是最髒的髒話一樣,說出來會降低自己的「新創格調」。
但從去年年底資金走凍以來,本來在Demo Day上總是立刻被各方投資人追捧搶投的YC畢業生們,部分也開始面臨募資降溫的窘境,因此顯然是在YC的「指導」下,今年人人喊著「⋯⋯而我們是可獲利的!」,試圖讓變得小心審慎的投資人心動買單。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喊起來很容易,但到底新創口中的「可獲利的(profitable)」是什麼意思,很有深究的必要。
首先,就像我常在專欄裡講的,儘管一般人對於公司有沒有賺錢的觀點多半是財務報表上稅後淨利是否為正值——半瓶水的菜籃族更會不斷嚷著EPS和本益比,彷彿喊久了自己就會變巴菲特——但會計上的獲利並不直接對應到公司的現金流。實作來說,一間公司可以有會計獲利但卻仍面臨燒完現金的窘境;同樣的,一間公司可以遲遲沒有會計獲利,但其實主業卻穩定產生著大量現金。
亞馬遜就是最好的例子。下圖是這間資優生過去四年來的營收和獲利,我們可以看到營收雖然持續從六百億美元左右成長到一千零七十億美元,獲利卻始終為零,也就是菜籃族口中的「不賺錢」。
但如果我們看下圖中的現金流趨勢,就會有完全不同看法。從圖中我們可以看營運現金流從四十二億美元成長到一百一十九億美元,而且成長在加速中,比營收成長速度還快。
營運現金流代表的是營運本身所產生的淨現金,如果營運現金流為正,而且在成長,那表示事業本身是很健康地「可獲利的」,如果營運現金流的成長速度比營收成長速度還快,那表示營運事業的獲利率持續攀升,是非常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