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作者比爾.海頓專訪:後南海仲裁時代 台灣如何站穩腳步、不被犧牲?

2017-09-10 13:54

? 人氣

太平島。(取自總統府)

太平島。(取自總統府)

20世紀的歐洲巴爾幹半島因為歷史、宗教和領土爭端,使得地區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有歐洲火藥庫之稱;到了21世紀,火藥庫轉移到亞洲,如今的南海局勢瞬息萬變,歷史、政治盤根錯節,時時挑動著區域的敏感神經,全世界都在關注卻沒人說得準動向。2016年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後,為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帶來的是新秩序還是新衝突?在南海議題上始終被邊緣化的台灣,又該如何在後南海仲裁時代確保自己不被犧牲?

《風傳媒》8日專訪英國重量級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副研究員、BBC記者比爾.海頓(Bill Hayton)分析後仲裁時代,南海情勢將如何轉變,在南海對話中被邊緣化的台灣又該如何捍衛自身利益。他認為,目前最大問題在於中國在南海畫下的U型線範圍理據薄弱,其所聲稱的「歷史權利」破綻百出,而台灣政府手上握有最關鍵的檔案,如果能公開文件,推翻中國所謂的「歷史權利」,對解決南海爭端會有很大幫助。

《南海》作者比爾.海頓專訪:為了拉攏中國對付金正恩 川普會犧牲南海嗎?

海頓在2006和07年被派駐越南,後因記者身分遭到越南政府拒發簽證。2010年出版《越南:躍升的飛龍》(Vietnam: Rising Dragon)紀錄下了他對越南面對資本主義、全球化挑戰的觀察,和越南國內的民族和民主運動以及國家機器對社會的監控。2011年他開始研究南海爭議,3年後出版了《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2015年被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名為《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書中比爾海頓深入淺出的疏理南海歷史脈絡,完整呈現南海爭端的全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英國智庫學者、BBC記者比爾海頓。(魏嘉瑀攝)
英國智庫學者、BBC記者比爾海頓。(魏嘉瑀攝)

以下為《風傳媒》專訪比爾.海頓:

風:今年8月東協外長會議正式通過卻未公布內容的「南海行為準則」(The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到底是一份什麼性質的文件?對未來南海的形勢發展實質影響?

海頓:今年8月在東協外長會議上通過的是一份「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The draft framework of the code of conduct)。東南亞國家國協早在15年前就和中國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談判,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因此在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DOC)。協國家希望在「南海行為準則」抑制中國行為,越南稱擁有西沙群島主權、菲律賓稱擁有黃岩島主權,中國則稱擁有U形線中所有島嶼主權,東協與中國的爭議已經進行10多年,直至今日都還未解決。

這次通過的框架是邁向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一小步,但還不算完成。不過中國與東協彼此仍願意進行溝通,這是好的現象,溝通總比不溝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