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訪問記》儒者的氣象

2022-02-01 05:50

? 人氣

有一次我問余先生:「《史記》中有很多精彩的傳記,可是事隔千百年後,司馬遷寫起來好像是親身在現場記錄一樣,這到底可信嗎?」余先生說:「這當然需要旁證和辨別,我們讀史書一定要有懷疑的態度,不能一看作者是大家,就全盤接受了。不過,這也涉及到歷史的想像力問題,司馬遷運用了想像力來重構歷史。史學家的想像和小說家的想像是極其相似的,不同的是史學家的想像要在一定的時空之內,並且必須受到證據的限制。你看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就通過豐富的想像力,使明清的興亡遺事復活了,書中的重要人物好像重現在我們的眼前一樣。他們的喜、怒、哀、樂,以至虛榮、妒忌、輕薄、負心等心理狀態,我們都好像能直接感受得到。我寫《朱熹的歷史世界》,也是儘量根據大量可信的證據來重構朱熹的歷史世界,希望使讀者置身其間,彷彿見到歷史人物在發表種種議論,進行種種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司馬遷。(取自維基百科)
司馬遷撰寫中國史上首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對眾多歷史人物進行評價與分類。(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重構歷史世界非我所長,訪問還在世的老人卻是我的樂趣。我談到一些在訪問當中的心得體會。余先生說:「訪問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久而久之你就熟悉了,你知道哪些內容問哪些問題,不同的人問不同的問題,不能同樣的問題對所有的人都問。這也完全不相干了,你問我相同的問題,可能和別人的答案完全不相同。」

我說:「訪問的人多了,我心裡就常想,陳寅恪說要有『同情之瞭解』,錢穆說要抱『溫情與敬意』。人生有時是很無奈的,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之中,人不過是一葉孤舟。雖然我對許多人事有所批評,但是細想還是需要多一點同情和溫情,如果我處在受訪者的位置,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一定做得比他們差勁。」

余先生說:「我認為這個態度是很好的,批評人就第一想到,我在他那個位置,會不會做得比他更好?這是一個有反省能力的人的態度。人要先發現自己的限制,你這樣說,就對自己的限制已經知道得很清楚。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限制,就站在最高點上。人有所長,就有所短,但也不是說不分是非,沒有比較觀念,沒有價值觀念。」

由於職業的關係,我讀過唐納德•李奇(Donald A. Ritchie)的《大家來做口述歷史》(Doing Oral History),再與實務相印證,腦子裡還是對口述歷史充滿了問號。本來在美國時,我曾盼望得到唐德剛先生的解惑,當我聽到唐先生說:「我一輩子碰到的大人物,那都是每個人不同。人家問我:『唐德剛,你寫這麼多歷史,有什麼心得?』我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心中暗喜:這一刻,中風後的唐先生雖然行動不便,心靈卻是神遊自如。可惜當我向這位前輩問起關於口述歷史的問題,唐先生竟如充耳不聞,自說自話。我向余先生談起心中無可奈何的傷感,又問:「口述歷史在歷史研究中能有多大的參考價值?」余先生說:「口述歷史實際上也只是這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哥倫比亞大學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中心。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許多口述歷史,從胡適時代就仿照哥倫比亞大學做了很多,到現在還在出。實際上,Oral History 早就有了,我常常講,中國最早就注意口述歷史,司馬遷就做了許多口述歷史,去訪問人,看看這個人講什麼,那個人怎麼說的,這就是口述歷史。在中國,文與獻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文就是文本記下的東西,獻就是去聽老人講那些故事怎麼發生的。中國歷史從司馬遷開始,就由兩種東西組成的,一種是看到的檔案記載,一種是到哪個地方問父老,父老怎麼告訴我,後來就寫到傳記裡。所以,我覺得口述歷史是不可少的。嚴格講,口述歷史跟人記載的東西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一個人嘴裡說出來,沒有寫,一個人寫出來,最早也是從別人嘴裡聽到的。無論是口述還是已經寫成文的記載,都不能隨便相信的,必須從不同的旁證來證明其可信性有多少,或者完全不可信,這就是研究歷史必須經過一個批判的階段,如果沒有這個批判階段,任何謠言你都接受了,那完蛋了。」

喝了一口龍井茶,再點上一支香菸,余先生說:「我現在講的許多話可能是真實的,可能無意中就誇張了或者減低了,那就不夠真實,都非常有可能。並不是我說的話就全部可信。你也應該從其他方面再考慮:這些話我可以接受多少,或者完全不能接受。如果有些人學養好一點,說出來的東西可能可信一點;如果有些人本來就誇張的,那講到自己就更誇張了。人對自己的好處常常誇張,多說自己的好處,對自己的短處則希望隱藏,這就是人性。我和任何人都是一樣的。」

20220125-《余英時訪問記》書封(允晨文化)
《余英時訪問記》書封(允晨文化)

*作者1976年生於廣東澄海,多年從事知識人的訪問和研究。作品有《訪問歷史》、《世界知識公民》、《知人論世》、《訪問時代》、《與天下共醒》、《各在天一涯》等。本文選自作者新作《余英時訪問記》(允晨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