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海鮮奢侈事件」中的怪現象、不道德、與玻璃心

2022-09-12 06:50

? 人氣

主觀規範是指個人主觀判定當中,霸凌乃至於其他暴力行為是否受到周遭利害關係人的接納,若判定的接納程度愈高則愈可能進行霸凌。然而,這個因素會受到個人經歷所影響,例如過去曾經接觸霸凌(霸凌別人或受到霸凌),接觸暴力性影視節目與電玩,以及父母或師長的監督與要求等等,都是可能影響主觀規範的事項──這也是霸凌受害者經常搖身一變而成為霸凌加害者的主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道德修養決定了自己覺得是否應該進行霸凌,道德修養愈高愈可能認為不應該霸凌別人,因此比較不可能進行網路霸凌。主觀規範則具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徵,若周遭的人都不介意用暴力傷害別人,則自己也就比較可能不在乎用語言或文字暴力進行網路霸凌。

那麼,在「楊丞琳的海鮮奢侈說」當中拼命攻擊譴責的人,會是道德高尚,循規蹈矩,而且和聖經故事黃金率(golden rule)一樣,能夠做到「無論何事,你們願意讓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別人」嗎?答案很清楚!

文字遊戲,奧妙無窮

最後要談到海鮮奢侈說挑動的那根心弦,也就是前述的「辱台」。許多網友並不在意「我是廣東人」這句話,卻斤斤計較「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張之豪的「詆毀台灣說」和管仁健所言的「跪舔表態說」,也都是針對辱台來發揮,例如後者不知用何種邏輯推導出下面這段話:「憐憫施捨教化你們這些既窮又笨,沒衛生,沒知識,沒教養,需要中國再教育的台灣人。」

簡單的一句「早年家裡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莫名其妙的加工成為「侮辱台灣人吃不起海鮮」,然後變成中共搞「認知作戰」的鐵證,我搞不懂其中的神邏輯,只好自我解嘲說「文字遊戲,奧妙無窮」!

但重點在於,為什麼許多台灣人對於「吃不起海鮮」這件事那麼敏感?在我看來,即使楊丞琳確實說出「台灣人吃不起海鮮」這句話,我只會在心裡冒出一句「搞不清楚狀況,我鄙視妳!」爆怒?譴責?她不可能看到聽到,卻又傷神費力,完全無此必要。

部份報導中用「玻璃心」來解釋,例如《德國之聲》的一篇評論指出,「這位安徽媳婦也沒喜滋滋地展示自己拿到中國身份證,也沒有罵台灣的誰,犯不著落到了跟小粉紅一樣『玻璃心碎滿地』的地步,開開心心的吃各地的庶民海鮮美食不就是最好的回應嗎?」

部分台灣人脆弱的玻璃心

從心理學出發,玻璃心應該是指良好但脆弱的自我觀感,因此最合理的解釋在於許多台灣人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碰到批評或威脅時卻很容易崩潰。以既有文獻而言,自尊(self-esteem)和自戀(narcissism)都符合這個設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