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每一次都像在賭博!」理工男林宜標32年闖出的文創天空

2023-06-16 05:50

? 人氣

對於標哥而言,每一次選展覽主題都像在賭博,都是重新開始。(林宜標提供)

對於標哥而言,每一次選展覽主題都像在賭博,都是重新開始。(林宜標提供)

我喜歡看展,出國必到博物館、美術館報到,近年台灣的好展覽越來越多,只是怕人擠人,三度來台的兵馬俑、木乃伊展,我都沒去,讀了人稱「標哥」的林宜標所寫的《開展 藝術商業特展大解密》勾起了我當年沒看展的遺憾,也才知道,原來包括奧賽美術館、羅浮宮、太陽馬戲團、草間彌生、櫻桃小丸子…,只要想得到的展覽幾乎都是他辦的!他原是高雄工專電子科畢業的理工男,三十二年前,還沒有「文化創意產業」這個名詞的時候,標哥進入了民生報編輯部活動組工作,當時主管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寫一篇四百字的新聞稿,「被改了三百字吧,滿江紅…」。一路走來,從聯合報系到中時報系,他總共辦了上百檔展覽和表演,新冠疫情後,更大膽從旺旺集團接下虧損的時藝多媒體公司。他的這本書被朋友形容為「高清無碼」,把這一行的各種幕後及眉角,甚至連辦展覽的預算表都大公開。我問:這麼多年的辦展經驗,可曾歸納出任何獲利方程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林宜標(約43分鐘)

林宜標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32年來走了與理工完全不相干的藝文策展之路。(作者提供)
林宜標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32年來走了與理工完全不相干的藝文策展之路。(作者提供)

成功不見得可以複製 有如賭博的選展風險

2000年與歷史博物館合作的兵馬俑展,三個月吸引了105萬人,平均每天有一萬多人擠進史博館觀展,目前仍是難以被打破的台灣特展人數紀錄;2007年奧賽美術館的米勒作品首度來台,也吸引了六十七萬人,「我常常站在大門前看排隊人潮,真的滿爽的!民眾願意排這麼久隊伍來看我辦的展覽,成就感真的很大!」

2008年太陽馬戲團來台,演出項目極其繁複、籌備過程辛苦,足足可容納兩千五百人的帳篷運到台灣更是空前,當帳篷撐起的壯觀,現場升起加拿大和中華民國國旗,想到國際級演出可以到台灣來,一股驕傲自心中油然而生…。

我羨慕標哥所接觸都是美的、世界頂尖的藝術家和古文物,不過外人看不到的是,因為和國外的時差必須長時間日夜工作,每一次挑展覽主題都是重新開始,過去的成功不見得日後也會成功,過去失敗不代表以後不能做;「常一邊辛苦、一邊覺得很開心,但辛苦卻賠很多錢的展覽也所在多有,花了那麼多心力和金錢,心裡很難過,如,第二次長毛象展。第一次展覽時有超過100萬觀展人次,五年後的第二次長毛象展,來的是完整少女長毛象,卻是慘賠,可能是新鮮感沒有了。事後檢討,很多外在因素影響,這行,有點像賭博,是辛苦的事,必須有熱忱才能繼續往前走。」標哥說。

標哥歸納過去經驗,「高大上」的展覽相對有機會獲利。圖為2022達利展。(林宜標提供)
標哥歸納過去經驗,「高大上」的展覽相對有機會獲利。圖為2022達利展。(林宜標提供)

民眾的心很難抓,歸納過去經驗,「高大上」相對有機會獲利,如奧賽、大英博物館、羅浮宮的展品,過去在台灣都獲利,知名品牌如草間彌生也深受歡迎,可是同樣知名的米羅大展賣得不好、畢卡索展也不好;成本高,人數未達一定程度就會虧損。「必須高大上、又得普羅大眾,大家看得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