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台灣選舉投票不足一月,三黨都在賣力競選之際,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構成貿易壁壘。這一紙公告反映了大陸處理對台經貿思路的轉變。
中國商務部12月15日發布了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的最終結論的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構成貿易壁壘。由於台灣選戰正酣,大陸商務部的這個調查結論在台灣內部引起強烈反應。三黨候選人對此都有回應,其中國民黨候選人批評民進黨未有能力處理好兩岸經貿關系,只會進行政治操弄;民進黨候選人則指責這是中國公然介入台灣大選,言下之意要幫助國民黨贏得選舉,「抹紅」侯友宜。
商務部的調查結論原本是10月9日要公布的,後延長3月,公告時間截止到2024年1月12日。雖然這並非意味著一定要在該日才公布結論,而是在10月到次年1月這段日期內都可以公布,但從外界來看,既然選擇的最後公告截止日是1月12日,一般都會把它理解為公告時間就是在該日。而商務部延期3月再公告的行為本身,也表明大陸確實有避免被台灣(主要是民進黨)批評為干預選舉的考量,因為台灣選舉1月13日出結果,如果商務部1月12日公布台灣對大陸構成貿易壁壘這個結論,基本上不可能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意願,民進黨也就不能找此理由攻擊中國介選。
大陸有用經濟議題介選的意圖
現在距離台灣選舉投票不足一月,三黨都在賣力競選。在這個敏感時刻,大陸商務部公布此調查結論,顯然改變了原先不准備介選的想法,而有用此舉影響台灣選舉之目的。之所以有這個想法的改變,主要是藍白合破局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的選情看起來不錯─目前藍綠候選人的民調雖然賴清德依然領先,但已縮小到誤差範圍內─如果大陸再助國民黨一把,侯友宜是有機會贏得選舉的。而大陸眼下能夠影響台灣的,是經濟。台灣有將近五成的外貿依賴大陸,其中又有將近五成是傳統產業,這塊是ECFA的主體部分,也是台灣就業人口的主體。如果台灣因貿易歧視導致ECFA中斷,受影響最大的是傳統產業的從業人員。故而,假若國民黨操作得當,台灣內部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讓這個議題發酵,引導民眾特別是中小企業主、從業人員和農民認為責任出在民進黨政府,從而把選票投給侯友宜,藍營翻盤並非不可能。
大陸新思路:對台單方讓利可能結束
就此而言,賴清德指責中國商務部在這個時間刻意發布貿易壁壘公告,是公然介入台灣大選,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大陸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國民黨助選。因為大陸非常清楚,現在公布這個調查結論,反而最可能被綠營拿來指責大陸打壓台灣,介入選舉,抹紅國民黨,而以過去的歷次經驗來看,只要中國話題被卷入台灣選舉,不管大陸是否真的做了介選動作,只要被批評介選,實際結果一定是有利民進黨而非國民黨,所以大陸又被揶揄為民進黨的「助選員」。
今次台灣選舉,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和民意,藍綠爭奪的焦點是無特定立場的中間選民,他們支持誰,誰就有可能贏得選舉。而以民進黨所掌控的媒體資源,對大陸商務部這個舉措的批評,大概率會使得中間選民去支持賴清德,賴選勝的機率反而更高。這個情況大陸當然了解,知道了仍這樣做,解釋只有一個,即大陸現在並不介意被綠營批評為干預台灣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誰上台,大陸其實不是特別在意,處理台灣問題,確如它自己所說,有自己的思路和節奏,不受台灣選舉的影響,並已經做好了賴清德上台的准備。
那麼,大陸為什麼對國民黨的候選人上台與否,也表現得不很在意呢?原因可能出在侯趙拋出的兩岸政見特別是趙少康關於兩岸問題的強硬表態上。雖然他們都認同九二共識,表示當選後要和大陸重開談判,走「和中」路線,但兩人尤其趙少康在和台灣大學生的對話以及政論節目中對大陸表達了軍事上的強硬立場,這已經讓大陸民眾很不滿,無疑也會影響大陸當局對他們的看法,而導致大陸提前公布貿易調查的結論。
對大陸當局來說,雖然希望侯友宜當選,但比起賴清德來,也只是勉強接受而已,如果貿易壁壘調查的結論對國民黨有助選作用,也只是附帶結果。從大陸民眾的反應看,普遍支持商務部這樣做,他們認為,國民黨和民進黨不過是獨台和台獨的區別,大陸和台灣的經貿往來,理應像對待其他國家一樣,公事公辦,不能對台灣單方讓利,還被它不領情。
商務部的這一紙公告反映了大陸處理對台經貿思路的轉變。「窮台」固然談不上,但單方讓利可能確實結束。接下來就看大陸會出台什麼懲罰措施。國台辦對商務部的決定已表態稱,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違反ECFA有關條款,依據相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的措施。根據中國《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33條規定,如果被調查的措施或者做法被認定構成貿易壁壘,商務部應視情況採取以下措施:一、進行雙邊磋商;二、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三、採取其他適當的措施。中國《對外貿易法》第40條也規定,「國家根據對外貿易調查結果,可以採取適當的對外貿易救濟措施」。但是大陸不會跟蔡英文政府進行諮商,因為諮商的前提是台灣承認「九二共識」,這於台灣是絕無可能接受的。
雖然台灣表示到WTO解決爭端,但大陸認為這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不會主動到WTO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人們看到,商務部在進行貿易壁壘的調查時,一開始就把它和ECFA掛構,指台灣違背了在ECFA的承諾,以非經濟的方式拒絕讓大陸產品來台,為的是阻絕這一條路。最後剩下大陸單方採取懲罰措施。一般認為,大陸先會拿ECFA早收清單裡的部分台灣產品開刀,繼而全部中止早收清單的500多項產品,最後廢除已經到期的ECFA。只是這第一步什麼時候出台,是在明年1月13日台灣選舉結果出來前還是出來後,不好確定。
不排除大陸在1月13日之前選擇早收清單中的部分涉及就業多的行業產品提高關稅,或設立非關稅的行業壁壘,以影響這部分民眾的投票意願,然後,假如是賴清德當選,對早收清單的全部產品提高關稅,如果賴在選舉期間和選後有過激言論和行動,下一步就是廢除ECFA;假如是侯友宜當選,雙方恢復磋商,台灣需要開放大陸產品來台,但台灣開放的力度決定大陸對待ECFA的程度。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