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2024-04-01 19:30

? 人氣

一、中國對台「兩手策略」背後的思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台灣對中「和」的一手。討論分為兩個層次:先探討對中發動「和平攻勢」對台灣的價值,再分析兩岸之間在不拘泥於標語箴言的前提之下,是否有「和」的空間。

三、台灣對中「戰」的一手。討論仍分為兩個層次:先分析可如何反制中國灰色地帶作戰,再討論如何「以戰求和」。環繞這兩個議題,再著重分析「戰」、「和」的轉化問題。

同時,本文為《小國大戰略》系列文章終篇,文未將總結全系列以「韌性」為中心的台灣大戰略。

要特別強調,中國的「和戰兩手」是「攻勢版」(offensive version),核心在於分化、麻痹、欺騙對手以創造戰機,追求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擴張的目標(見下文)。反之,台灣的「和戰兩手」是「防守版」(defensive version),關鍵在於羈縻牽制對手以限縮其戰略迴旋空間 (space for strategic maneuvering),謀求綿裡藏針,不戰而屈人之兵。

具體來說,台灣版「和戰兩手」可分三個層次來理解。首先,台灣很難單以「一手」應對中國的「兩手」。尤其是中國「和」的一手乃為以和之名,行之實,台灣必須反制。

再複雜一些,「和戰兩手」不(一定)是「半和半戰」;和戰的比例要隨形勢動態調整。舉例而言,如果中國將要侵犯台灣,當然要全力迎戰。反之,如果中國局勢特別不穩,「以靜制動」可能就很重要。就是千萬不能和戰不定,貽誤時機。

到最抽象的層面,「和戰兩手」追求「和中有戰、戰中有和」。「和」有「戰」的元素;羈縻是為了將對手逼上對己有利的軌道, 並為下一階段可能的衝突做準備。「戰」有「和」的元素;衝突是為了創造未來和緩局勢的有利條件。「和戰兩手」的最大挑戰在於主動掌握「和」、「戰」的轉化,進退有序,「和不忘戰、戰不忘和」。

拿破崙曾道,鐵拳就要藏在天鵝絨手套中(iron fist in a velvet glove)。這就是台灣「和戰兩手」的精神。

「兩手對兩手」,分庭抗禮,互別苗頭。

中國對台「兩手策略」背後的意涵

和戰兩手」現是中國對台統戰手段的主要策略。一方面以融合發展、和平談判為餌,另一方面又不放棄武力犯台,以各種灰色地帶、經濟脅迫、及認知作戰對台施壓。和戰兩手旨在分化台灣民眾,若島內居民自行混亂崩潰,中國統一台灣自然水到渠成。

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台灣就必須充分掌握中國的立場、角度、及偏見。我們可先從分析北京「和戰兩手」策略背後的三個思考著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