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2024-04-01 19:30

? 人氣

台灣不分黨派,各界應該都能同意,台灣未來幾年的外部挑戰絕對不會少。面對北京帶來的風險,台灣至少可建立起兩道「戰略防火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道「防火牆」是《小國大戰略》(4)所討論的「民主保台」。台灣可依托民主陣營夥伴,一方面與陣營中的對中鷹派合作反制中國,另一方面試圖說服陣營中的對中觀望派羈縻中國,全力將台海情勢國際化,限縮北京冒進的空間。嚇阻不單純是對抗。成功的嚇阻要求軟硬兼施。

第二道「防火牆」是本文討論的「和戰兩手」。「和」的一手是全力探尋兩岸利益的交集,說服中國升高台海局勢不符合其利益。「戰」的一手是一方面全力備戰來止戰,另一方面塑造局勢,陷對手為被動,再利用大國競爭格局,順勢逼和。「和」 不是投降,「戰」不是挑釁,「和」、「戰」缺一不可。

兩面「防火牆」既利用國際局勢箝制北京,又不給北京藉口冒進,並試圖和緩兩岸局勢以保障台灣的繁榮及和平。兩面「防火牆」都要求台灣充分利用大國之間的合縱連橫,相機行事。以屈求伸、羈縻牽制,這是台灣「戰略防火牆」背後的韌性原則。

《小國大戰略》系列文章於此完筆。《小國大戰略》(1) 以范睢的「遠交近攻」,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及凱南的「圍堵」政策為主要範例,闡述大戰略的三要素:對國際總體現勢的觀察和預測、 國家主次目標的排序、及戰略綱領。《小國大戰略》(2)以二戰前的波蘭及西夏為例,分析什麼樣的大戰略不適合台灣。《小國大戰略》(3)(4)、(5)則試圖闡述以「靈活韌性」為中心的台灣大戰略及其必要性。

系列文章每一篇都是獨立個體,但是又「互通聲氣」,尤其是最後三篇文章。《小國大戰略》(4)及(5)都是為具體處理(3)所討論之台灣所面臨的兩大地緣政治風險而撰寫。

系列文章中所提出的「靈活韌性」為中心的戰略,基本上不抵觸台灣現今任何主流政黨的兩岸及國際路線。筆者於《小國大戰略》(3)中提出台灣是否有可能制定超越統獨及族群而又符合國際現實的戰略之智識習題(intellectual exercise)。儘管以上的分析一定疏漏不少,筆者希望以系列文章論證台灣制定「中間路線」大戰略並非完全不可能。在現今國會三黨不過半,及總統得票率不過半的政治形勢下,台灣建構跨黨派的「戰略最大公約數」,又更為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政黨政治不重要,也不是說台灣的認同問題不重要,而是台灣需要思考在外有強大壓力的情況之下,要如何團結多數的國民面對挑戰;台灣需要生存茁壯,才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大家都是「台灣大聯盟」的一份子,呼吸着自由的空氣,耕耘着民主的土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