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汪派」與「蔣派」在新加坡的鬥爭─從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談起

2024-04-07 07:20

? 人氣

中國國民黨在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轉型成了要以打倒帝國主義以及解放殖民地為宗旨的左派政黨,使英國統治當局產生了警惕。尤其是在發生省港大罷工事件之後,國民黨被殖民當局視為共產國際的附屬機構,比破壞治安的三合會還要危險,遭到了全面的查禁。對於全面擁抱左翼價值觀的南洋國民黨黨員而言,他們的精神領袖毫無疑問就是領導武漢政府的汪精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久後,汪精衛認知到蘇聯滲透國民革命以及扶持中國共產黨的意圖,選擇走上「分共」的道路。南洋國民黨內的左派只能宣佈脫離國民黨,在中共以及越共協助下另外創立南洋共產黨,即後來馬來亞共產黨的前身。在新加坡的國民黨得以擺脫共產黨人的控制,但「汪派」與「蔣派」的矛盾卻沒有因此消失。

在新加坡支持蔣中正的國民黨員,本來就是只想好好與英國人相處,在僑居地安份做生意的右派青年華商,其中以林謀盛為代表。因此在蔣中正成立國民政府,並逐漸修復北伐以來與英美破裂的關係之後,他們都成為了「蔣派」最堅定的支持者。以張永福為代表的「汪派」,則轉而擁護起孫中山晚年提倡的大亞洲主義,將驅趕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希望寄託到了崛起的日本身上。

晚晴園還掛出廈門大學創辦人林文慶(中間站立者)的照片,他在二戰時出任昭南華僑協會會長,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站在他左手邊沒戴帽者是台灣籍通譯員黃堆金。(圖:作者提供)
晚晴園還掛出廈門大學創辦人林文慶(中間站立者)的照片,他在二戰時出任昭南華僑協會會長,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站在他左手邊沒戴帽者是台灣籍通譯員黃堆金。(圖:作者提供)

二戰期間在新加坡的蔣汪對決

或許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曾經遭受英國殖民統治者的歧視,張永福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加入了汪精衛政權,先後擔任僑務委員委員以及駐越南特使等職務。今日的晚晴園看起來表面上是以張永福、陳楚楠以及林義順三大南洋革命元老為主角,但真正的核心主角卻還是只有屋主張永福,還有廈門大學的創辦人林文慶。為什麼呢?因為這兩人在二戰時都是新加坡著名的親日派。

張永福在替汪精衛撫慰南洋僑胞的同時,林文慶出任昭南的華僑協會會長,替日軍籌募奉納金。根據晚晴園的介紹,由於林文慶替日軍籌到了足夠的奉納金,許多華人在日軍肅清的過程中保住了性命。這確實是就連當今新加坡政府都承認的歷史事實,可見當合作者未必就等同於「漢奸」,但晚晴園本身所真正不敢明講的其中一個陳展動機,無疑就是替汪精衛平反。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晚晴園的相關展示中,完全沒有出現一張蔣中正的照片,卻有汪精衛的照片至少兩張這點看出端倪。可見晚晴園直到今天都還是「汪派」的一個活動基地,他們透過一種極不明顯,但是讓海峽兩岸都能夠接受的手段在祭拜汪精衛。能夠做到這點,或許要拜張永福在新加坡政府裡擔任現任國務資政的曾侄孫張志賢所賜。

事實上,二戰時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與日軍合作的華人才是絕大多數,而且他們都在戰後繼續掌握兩個國家的政經大權。其中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與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都是靠著與日軍合作走「汪派」路線起家,他們未必真的認同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是堅決走和平路線又反對西方殖民主義的汪精衛在他們心中必然有著與當今台灣人民心中完全不一樣的歷史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