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大專校院退場後的校地何去何從─教改30系列2

2024-05-20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在少子化的衝擊下,臺灣未來可能還有高達四、五十所的大專校院要退場。(圖/取自pexels)

作者認為在少子化的衝擊下,臺灣未來可能還有高達四、五十所的大專校院要退場。(圖/取自pexels)

1994年4月10日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的大遊行活動,之後集結成立了「四一0教改聯盟」。當時所提出四項改革訴求裡,以「廣設大學」後來最受到各界的批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過去大學的招生名額及校數有限,廣設大學可提供更多學生學習的機會,或是一種疏解升學壓力的解方,於是官方和民間在全臺各地紛紛興起創辦大學或改制成大學的浪潮。當年雖然出生人數有34萬人,是1970年代以來的第三高,但自此之後卻是每況愈下,到了去(2023)年的出生人數已創下歷史新低,只有13.5萬人。在出生人數減半而且還會再繼續減少的情況下,最大衝擊就是許多學校招不到學生。

教育部去年底公布112學年度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的最新狀況,有16所學校註冊率介於六至七成,其中有一些還是老字號的私立大學;有19所大專校院更是岌岌可危,註冊率未達六成。坊間就有一種說法來形容未來大學退場的慘狀,大專校院會從臺灣的東倒到西、再從南倒到北──有如骨牌效應,後段班或較偏遠地區的學校則是首當其衝。

進一步檢視歷年來退場的學校,會發現大部分都是專科、技術學院,有些甚至是升格後的科技大學及一般大學,這些學校成立至今都具有很長的歷史。一旦被判定要退場,除了應盡速安置學生到鄰近學校繼續就讀,以及協助教職員工轉介適當工作外,更棘手的問題就是校地的處理。

去年有媒體報導大專校院在十年間有九所退場,其中有半數的校園成了廢墟,例如停招至今已十年的屏東永達技術學院,其建築物不僅斑駁,還爬滿了藤蔓,窗戶破裂,校園到處雜草叢生且任何人都能進入。學校長期荒廢造成治安與環境的問題,讓附近居民怨聲載道。由於校地一直閒置未用,也乏人問津,最近法院已公告拍賣。

永達技術學院的另一個分部,運氣似乎比較好些。它位於高雄市仁武校區,因鄰近半導體、電子資訊等製造業的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政府去年決定未來將仁武校區轉為製造型園區,不至於像校本部繼續荒廢,這也是私校退場轉為製造型園區的首例。但是,有多少遺留的校地能有這樣的機會轉型再利用?

根據相關資料,目前學校重組及校地再利用有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企業資助經營」:最早的興國管理學院由中信金控集團捐資,重組而更名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第二種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接管」:包括中州科技大學由內政部承接,作為民防訓練場地;台灣首府大學由臺南市政府承接,規劃為「大曾文願景園區」。另有三所和春技術學院、大同技術學院、環球科技大學雖然由地方政府承接,但用途不明。

第三種是「作為其他學校的校區」,如臺灣觀光學院成為空大壽豐校區,華夏科技大學改為臺灣科技大學華夏校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