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總統就職人民能否安心,有「賴」政府持續對話

2024-05-21 05:30

? 人氣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蔡英文、賴清德,與蕭美琴上台向民眾致意。(陳昱凱攝)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蔡英文、賴清德,與蕭美琴上台向民眾致意。(陳昱凱攝)

細數民國七十六年至今,中華民國的民主化歷程,已然年過而立。雖說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的分立政府,彰顯民意對於前朝執政的不滿,但整體來說對於中華民國的路線與台灣的認同價值已逐漸趨於一個新共識的動態平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序上來說,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選民期待威權政體結束與民主時代下的新政治,開啟首次政黨輪替的扉頁;千禧年以來從陳水扁到馬英九,意味著選民對前朝貪污腐敗的唾棄菜與金權政治悲哀,經歷了第二次的政黨輪替;歷經創國百年,從馬英九到蔡英文,選民厭惡ㄧ再打高空而不貼近民意的官僚政治,面臨第三次的政黨輪替;如今,蔡英文到賴清德,則是打破了過去台灣八年政黨輪替的民主慣性。

空間上來看,美中台國際局勢的變化亦在短短二三十年間,進行某部分上權力的挪移及轉變。經濟上中國大陸儼然爬升到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政治上歷經了胡溫時期漸進式政經制度變革發展,以及習李時代部分收權與放權間的監管治理;美國也從過去對抗中東恐怖主義,轉向面臨中國大陸新霸權挑戰的突襲,內部社會關於種族、失業、貧富等結構差距,也在近幾次的極化政治大選對抗中,ㄧ點一點地放大。

綜合時空考量下,每一次政權轉移及交替的過程,不同立場與聲音的交鋒也就如此深刻地凸顯不同政治意圖下矛盾的齟齬,人民對於政治人物的想像其實已經遠超過他們當下所做出的判斷,手段很可能只是一時之間的即興表演。

如果嘗試反過來解讀,孟子在《離婁下》的這番話: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不過就是選民把君主視為極權主義下的巨靈,而必然地只能看到自然狀態下不停殺戮的利維坦們,但其實自己才是最可憐與身不由己的狀態,我們被自己所期待看到的樣子限縮,生而自由卻又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人民需要怎樣的政府,每個人所想像的台灣社會以及陪世界走的第三波民主化運動,其實都只是歷史翻開的前幾頁。宣稱將延續前朝路徑,也只能算作蔡英文用了2920個日子寫下的跋,提前替賴政府鋪的序。不過,封面及內頁的章節鋪成,更多的是要持續對話,對象不僅限於對岸的,更重要的是島內彼此的衝突意見,即便那看上去是永無止境的迴圈,但衝突妥協之後,民主在台灣才會進步。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