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悲歌 豹類全球失去75%習慣棲地

2016-05-09 12:58

? 人氣

豹類生物在地球上的習慣棲地已大幅減少75%。(美聯社)

豹類生物在地球上的習慣棲地已大幅減少75%。(美聯社)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豹類已失去非洲、亞洲和中東地區75%的習慣棲地,3個亞洲亞種也正面臨滅絕的危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棲地大量減少

這份於5月4日發布在科學期刊《同行界》(Peer J)的研究發現,豹類幾乎從中國、東南亞和阿拉伯半島上消失,而在北非和西非的豹類面臨的挑戰則持續升高。

據研究估計,豹類的習慣棲地在1750年非洲尚未被殖民、槍砲尚未廣傳時,原有3500萬平方公里,如今已大幅縮減至850萬平方公里。

這些大貓面臨許多威脅,如農地的擴散、獵物的減少、與畜牧業的衝突、人類狩獵戰利品的習慣以及豹皮、豹牙的非法貿易。豹皮有時象徵非洲領袖的權力,南非總統祖馬(Jacob Zuma)就曾披戴豹皮。

挑戰傳統觀點

這份研究由多個團體共同進行,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大貓倡議計畫(Big Cats Initiative)、野生貓科動物保育組織「豹」(Panthera)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這份回顧3年的資料挑戰了傳統上認為豹在野外數量繁多的假設。

「這是最具權威性和最全面的回顧資料」,瑞典農業科技大學(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的共同研究教授查普隆(Guillaume Chapron)道,「但令人比較震驚的是,比起老虎和獅子等物種,豹類向來被認為是比較能適應人為干擾的。」。

大貓倡議計畫(Big Cats Initiative)的主任多勒(Luke Dollar)解釋,「由於豹類的行蹤隱秘,又時而出現在像孟買(Mumbai)、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等大城市,讓我們誤以為這些大貓在野外繁殖興旺。事實上我們研究卻發現,它們所面臨的威脅正逐漸升高。」。

動物保育與經濟發展的衝突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生態保育學家皮姆(Stuart Pimm)指出,各國對保育野生動物和防止畜牧業主與之衝突有不同的做法。

以肯亞(Kenya)和鄰國坦尚尼亞(Tanzania)為例,前者全面禁止狩獵行為,後者則是獵捕多過於保育。「問題是,如果你妥善保護你的國家公園,這能夠成為非洲南部或東部的經濟支柱,並帶來可觀的收入嗎?」皮姆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