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小燕子-趙薇,近來成功跨足擔任電影導演。最新一部導演的片《沒有別的愛》,啟用台灣男演員戴立忍,卻被中國大陸的網民以戴曾參與台灣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指控為台獨份子,遭受猛烈抨擊及抵制。
藝人因為兩岸政治問題而影響演藝事業時有所聞,包括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黃安之亂」。最近的南海仲裁案,長期在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如:霍建華、林心如、辛曉琪等,也紛紛在微博上力挺一個中國。
戴立忍的聲明一出,我的臉書塗鴉牆上「台獨份子」朋友們都氣不過,認為戴又是另一個抱大陸大腿的藝人,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罔顧國族認同。
然而有另一個長期在電影圈耕耘的朋友對酸民與鄉民不爽。直說網友若看到戴3000字聲明就吐口水、砸石頭,只是嫉妒戴罷了。如果像戴這樣的人,有一天都灰心離開台灣,那台灣真是咎由自取。
這幾年台灣的影視圈越來越凋零,是眾所皆知的議題。網友們熱烈討論為何演藝圈的榮景不再?反而是鄰國的演藝產業日漸茁壯,從韓國到中國,都有能席捲全亞洲的作品能量出現,而台灣卻缺席了。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帶動娛樂產業內需成長。2015年,中國大陸全年票房收入為440.69億人民幣,其中本地產影片票房達271.36億人民幣,占總票房61.58%。龐大的市場讓拍電影變成一門好生意,吸引大量的資金投注。有了錢,電影的製作就可以往更高層級邁進。拍攝可以更細膩、找到更好的人才、用一流的技術。
撇除掉國族因素,如果是一個從小夢想拍電影的人,現今的中國環境看起來的確很吸引人。若能得到投資人的肯定,掌握充沛的預算。且面對的是華人最大的市場,應該算踏上大聯盟等級的競技場了。我不懷疑戴立忍愛台灣的心,但也能理解一個優秀的演藝工作者想到中國發展的理由,我們都想到更競爭的地方試試自己的能耐。
然而,面對這個客觀條件上比我們資源充沛的對手,台灣能做的是什麼?
我想了想,也許就是從「台獨」出發吧!台灣的政治制度跟中國完全不同,我們有民主制度。我們可以集會、遊行、表達自己的訴求。所以我們才有太陽花學運、反核運動。我們最充沛的能量是從人民的常民生活中產生。這些的生活經驗都是難能可貴的素材,如果沒有大成本、大製作,不如從電影的本質下手-講一個好故事。
獲得2015柏林影展金熊獎的伊朗電影-《計程人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被捕且禁拍,他卻把攝影機裝在計程車上,完成了這部片,詳實地紀錄了伊朗社會。
獲得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爸媽不在家》,同樣也是低成本,但訴說動人故事的好片。
常常有人批評台灣社會小確幸,沒有中國的狼性。小就小吧,有什麼關係呢?若善用優勢,大衛也能扳倒哥利亞。
*作者大學念經濟,曾任本土、外商金融理專;後來進入公關業;又涉足藝文圈及教育圈,擔任專案人員及教師。